晋献春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五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集 凉清润之,玉竹、花粉、百合之属;感火者甘寒苦辛涤之,麦冬、石膏、桔梗、山栀、象贝之属; 湿热痰火阻气,清降辛泄之,茯苓、沙参、杏仁、前胡、桑皮之属。 内伤咳嗽者,五损之病,自下及上,治在甘润,则肺清而嗽安。如肝胆气升犯肺者,泄木降逆, 钩藤、栀子、枳壳、丹皮、陈皮之属;土虚不生金者,胃用甘凉,参、麦、山药、扁豆之属,脾用 甘温,四君、姜、枣之属;肾阴虚火炎金燥者,熟地、五味、人乳、燕窝、阿胶、胡桃之属,滋液 填精;。肾阳虚水泛为痰者,益智、沉香、沙苑子、。肾气丸之属,纳气归肾;劳心动火者,归脾汤去 木香,加麦冬、五味,熬膏蜜收服,润养心血;久嗽不已,人参蛤蚧散、噙化丸、劫嗽丸。 7.治咳当分新久治之。 新病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肺卫表证,如感风暴嗽,鼻流清涕,桂枝汤加 葱豉:感寒暴嗽,肩背怯冷,华盖散;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久嗽多反复发作,病程 长,伴它脏见证,如久嗽不已,其脾肺亏损,致咳嗽喘促,畏寒呕泻,及脉见细弱,症见虚寒,均 勿清嗽,但补元气,嗽自止,六味回阳饮,或理中汤、劫劳散、八味地黄丸。 8.内伤咳嗽需察“痰”与“火”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林氏根据咳痰轻重不同判断主治脏腑,如肾与肺实 母子之脏,因痰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无痰干咳者,阴虚 为重,主治在肾。虚劳干咳,当分有火无火治之。如脏平无火,只因肺虚,补气自能生精,宜五福 饮之类;如脏气微寒,非辛不润,补阳自可生阴,宜理阴煎,或六君汤;如内热有火,须保真阴, 壮水自能制火,宜一阴煎或贝母丸,切忌消痰开郁,使气愈耗,水愈涸也。 9.以时断咳 林氏在《类证治裁》卷首中就提到不同时间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气血所周,子时注胆,丑时 注肝,寅时注膀胱,卯时注大肠,辰时注胃,巳时注脾,午时注心,未时注小肠,申时注膀胱,酉 时注肾,戌时注心包,亥时注三焦,其更迭有如此者,血随气运,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 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其深潜有如此者”。根据这些理论,林氏把一些疾病不同时间 发作的病机也作了归纳,并对治法用药提出了意见,如咳嗽_淦治,林佩琴认为“以四时论之,春季 咳木气升也,治宜兼降,前胡、杏仁、海浮石、栝蒌仁之属;夏季咳火气炎也,治宜兼凉,沙参、 花粉、麦冬、知母、元参之属;秋季咳燥气乘金也,治宜清润,玉竹、贝母、杏仁、阿胶、百合、 枇杷膏之属;冬季咳风寒侵肺也,治宜温散,苏叶、川芎、桂枝、麻黄之属。以一日计之,清晨嗽 为气动宿痰,二陈汤加贝母、枳壳、桑白皮、枇杷叶、橘红。上午嗽属胃火,石膏、川斛之属。午 后嗽属阴虚,四物、六味等汤。黄昏嗽属火浮于肺,当敛而降之,五味子、五倍子之属。夜半嗽为 阳火升动,宜滋阴潜阳。六味丸加牡蛎、淡菜之属。” 林佩琴《类证治裁》一书,是一部集百家之言,并择善而从,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从临床治 疗立论,均系统而全面,且师古而不泥,又有发微和创新,堪为后学所矜式。 参考文献 【1】王秀兰,王玉兴,杨雪梅.((类证治裁》与脏腑辨证【J】江苏中医苑.2008,27(4):16 晋献春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 罗海鸥张春霞指导:晋献春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医科400037) 晋献春教授是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重庆市科学技术带头人。在多年的临床 实践中,形成了治疗肺系疾病的独到经验,现总结整理如下。1.动静结合 动、静是一对矛盾,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作为解决矛盾(疾病)的中医学也不例外。药有四 气五味,性有升降浮沉、宣散敛收,常言:“干姜守而不走,附子走而不守”,作为一张切合病机的 处方也是这样。要达到动静结合,既不使动之过度而见耗气、散气、动血、升阳等,又不使药物滞 ·279· 第十五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集 静,如一潭死水而见气郁、水聚、血滞等。药物配伍动静失衡,不但不能很好的治疗疾病,反而可 能导致新的病(证)。因此,晋教授临床非常强调处方中药物的动静平衡,如:方选滞腻之品(如: 熟地、黄芪等)较多,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