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
3年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肝病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会议论著
论《金匮要略方论》对黄疸病的证治
姜学连刘新军 宋荣强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黄疸病名首见于《内经》.但未提出具体的治法方药,对黄疸理、法、方、药的论
述详于《伤寒杂病论》一书。本文就《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时黄疸病的分类、病因
病机及治疗,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金匮要略黄疸证治
黄疸,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症。黄疸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湿热相搏……民病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m‘目黄者日黄疸。”
《灵枢·论疾诊尺》说:“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
者,不嗜食。”概括了黄疸的病因、症状和体征。然而《内经》对黄疸的治法方药均未论及。《金
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伤杂病学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医家对《金匮要略》进行了
深入的探讨,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匮要略》有“黄疸病”专篇,对黄疸的病因、病
机、论治有较详尽的论述,论治黄疸22条,出方10首。本文就《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的论述,
联系《伤寒论》中的有关内容,并结合临床进行阐述。
1.黄疸的分类
《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其中黑疸是谷疸、酒疸和女劳疸失治
误治或者经久不愈发展而来的,常见于黄疸的后期。此外,还包括其它一些发黄的疾病,如虚劳
发黄、燥结发黄等。(原文2)“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
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
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日谷疸”。跌阳脉数为胃中有热,故消谷善饥:脉紧为脾有
寒湿,运化无力。紧而数为脾胃湿热中阻;进食加重脾胃湿热,湿熟熏蒸上冲,故食谷即眩;湿
热下注,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湿热不能从小便排泄,郁滞于中,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身体
尽黄,因其发病与饮食有关故称为谷疸。
(原文2)“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日女劳疸,腹如
水状不治。”房劳伤肾,肾色外现,故额上黑;阴虚生内热,故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虚
热下逼膀胱,故膀胱急:肾虚重,湿热轻,小便自调,故小便自利:阴阳两伤,脾肾两败,故腹
如水状。因其发病与房劳肾虚有关,故称女劳疸。
(原文2)“心中懊憔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日酒疸。”(原文4)“夫病酒黄疸,必小便
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性辛温,助湿生热,湿热内蕴脾胃,熏蒸于心,故心
中懊馕而热;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故不能食,时欲吐;湿热下注影响膀胱气化,小便不利;湿
热上干于心,心中热;湿热下注于足,足下热。因其发生与饮酒过度有关,故称酒疸。
(原文7)“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瞰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
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酒疸误用下法,日久不愈转为黑疸,面黑为肾色,目青为肝血瘀
阻;湿热扰于心下,心中嘈杂;大便正黑为湿热灼伤胃肠脉络而出血之状;内有瘀血,肌肤失荣,
、2013年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肝病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会议论著
故皮肤不仁。目青面黑与大便正黑。是黑疸主要特征。
2.黄疸的病因病机
就黄疸的病因病机而言,包括了外感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火劫发黄、燥结发黄、女劳发黄
和虚劳发黄,但以湿热发黄为主。
2.1外感湿热,蕴瘀发黄
《伤寒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即外感邪气导致发黄。(原文1):“寸口脉浮而缓,
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寸口脉浮主风,脉缓主湿.
“浮而缓”为外感风邪,里有湿郁的征象。湿邪久郁化热,熏蒸于外,而发黄疸。由于湿热郁滞脾
胃,脾主四肢,肌肉,脾有湿热,故四肢苦烦不安;脾属土,其色黄,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输于体
表,就必然发生黄疸。“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为黄疸的主要病机:一是强调黄疸的病位主要在
脾胃,一是认为其发病与血分瘀热有关。脾统血、主运化、主肌肉。湿热蕴脾,由气分波及血分,
熏蒸于外,脾色外现,出现黄疸。此与后世黄疸因于肝胆湿热,胆汁外溢之说有所差异。
2.2脾胃虚弱,寒湿内生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VIP
- 刑事被害人心理损害的范围 (1).pptx VIP
- 某集团2021年人才盘点项目方案(项目建议书).pptx VIP
- 党委书记讲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四个持之以恒,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pptx VIP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案例分析.doc VIP
- GB51445-2021 锑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pdf VIP
- DL T 868-201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docx VIP
- 第十届全国走美杯三年级初赛竞赛数学试卷答案.docx VIP
- 学校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校长发言:从餐桌开始,家校合力为孩子成长食堂 “加营养”.docx VIP
- 《拍手歌》优秀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