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菊秀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思路.pdfVIP

倪菊秀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思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名医经验 合地黄滋养肺肾、熄风止痉,竹叶、龙齿合琥珀清心除烦,镇静安神,全方培补元气,养心扶脾,故日“治 病必先求因”,抽动有望根治。患儿发病前后其病因已变,诊治也必须灵活应变。方能药证合辙而中的。 倪菊秀治疗d,JL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思路 沈佳颖指导:倪菊秀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摘要】倪菊秀主任坚持“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学术思想,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根在肺脾, 辩治当以肺脾为本。临床主要按肺气不足,肺阴虚损;脾肺两虚;央痰央滞三型辨治,疗效显著。 【关键词¨、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推理论病,推理论治;辨证论治;倪菊秀 反复呼吸道感染(1浪TI)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6岁以下小儿。我国儿科呼吸道感染占 门诊患儿的60%~80%,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且因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难愈,每致患儿正气虚弱,体质每况愈下,最终变生诸疾,严蕈影响患 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故临床医生多为关注。倪菊秀医师60年代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中医儿科 董廷瑶教授,深得其真传。在继承董老经验,秉承其“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形 成了自己独到的治疗方法,临床效验颇佳。现将吾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总结如下。 l、推理论病,根在肺脾 从JJL生理角度而言,“肺常不足”、“脾常虚”是其特点。正如吴鞠通在论述小儿病理生理特点 时说:“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所以易受邪而致呼吸道反复感染。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营卫的化 生必赖脾胃对饮食五谷的腐熟运化,然后“上输于肺”,是肺卫正常发育及发挥生理功能的保证。若 脾胃虚弱,“土不能生金”,卫外失固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发现,复感患儿多肺脾不足, 易于受邪。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以及使用攻伐药物又可进一步损伤肺脾之气,使病情恶性循环,出现 反复患病的现象。因此,倪师认为肺脾两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2、推理论治,重在培土生金 JJL“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过食高蛋白食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如肉类、海鲜类肥甘阴柔之品,多 致脾胃功能呆滞:若贪凉饮冷,则极易损伤脾胃之气,造成运化失健,土不养金,致肺虚卫外不固而 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脾属土、肺属金,脾与肺为母子关系,母子相生,脾强则气血生化充足,肺 卫固密而不易生病。母病及子。脾虚及肺,脾虚则化源不足,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肺,使肺卫失养, 营卫失调:营阴不能内守则多汗,卫外不固,不耐寒热则易感外邪。因此,临床所见复感儿每每肺脾 同病,虚实兼夹.且多表现为在脾肺两虚(或夹积滞)的基础上感受外邪而发病。发病后多表现出夹 滞、夹痰的特点。倪师强调JJL多为肺脾不足。肺脾不足,当以益脾为先。直接健脾既是间接补肺, 故培土生金尤为复感儿适用。其制方用药处处体现健脾以养肺的治疗思想。多先拟治标以祛邪, 112 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学术论文汇编 待邪祛以后再拟调理肺脾,肺脾同治,以收其功。 3、辨证论治: 感染期属外感表症,当辨风寒.风热,外寒里热之不同;挟积,挟痰之差异,辩治当以“驱邪”为主。缓 解期不在邪多,而在正虚。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是治疗的关键。 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属感染期者,症见发热,乳蛾红肿,咳嗽痰喘,先以疏风清热, 宣肺化痰,止咳定喘为主。以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膏汤、三拗汤、定喘汤、止嗽散加减。夹痰者,和三子 养清汤。夹滞者。和保和丸加减。缓解期临床多见①肺气不足,肺阴虚损②脾肺两虚⑨夹痰夹滞三型。 肺气不足,肺阴虚损者,多表现为反复感冒,平时容易出汗,口渴喜饮.便干,舌净苔少,或质红而 燥,甚则花剥,脉濡细。治以清热养阴,方用生脉散,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两虚者,多食欲不振,便溏,久咳不止,气短,乏力,形体消瘦,咳痰清稀而多,面色黄白或白而无 华,舌淡,苔白滑,脉细弱。治以益气健脾,培土生金,方用六君子汤和玉屏风散加减。平素脾胃虚弱者, 感受外邪后易致脾胃纳化功能失调,腐熟运化不及,而成积滞。积滞进一步损伤脾胃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