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戊戌变法教学案例.doc
人教八下《戊戌变法》教学案例
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 吕志华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在接受新课程的不断洗礼,而开发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也成为我们走进新课堂的第一要义。从“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到“探究式学习”的课题研究中一路走来我们似乎有所收获。但更多的还是从理念到实践转变中面临着的诸多困难。如: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旧有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桎梏,对外学习与交流机会的缺失……这些似乎都成为我们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之路上的绊脚石。但随着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在我校的一一落成,似乎弥补了上述的某些缺憾。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并有效的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已经成为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遗址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资料取材于历史长河中的某些事实,虽然各界对之褒贬不一,但是,这却为历史教学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将其中的某些历史信息巧妙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因此能够更好的利用影视资源,必然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绽放璀璨的光芒。
在执教人教版中国历史8年级上册《戊戌变法》一课时,笔者选取了学生在课余编演的历史短剧视频剪辑导入新课,创造性的提出了“历史场景(影视资料)到合作、探究”模式开展探究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合作探究、演绎教学]
1、巧用历史短剧导入新课
为了给学生一个既熟悉又可以调动兴趣的情景,笔者选取了学生在课余编演的历史短剧视频剪辑《志士诀别,去留肝胆两昆仑》导入新课。当屏幕终结于以《走向共和》主题曲为背景音乐,配上谭嗣同手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图片时。课堂上的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甚至有同学开始小声议论。在音乐声结束的时候,我开始引用歌词中的一句“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过渡到本课的教学——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再一次被“铁蹄践踏”!大家想进一步的了解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吗?那么就请和老师一起打开《戊戌变法》的篇章。共同去追寻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历史课堂
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笔者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历史课题研究的要求出发,创造性的开展了“历史场景再现——问题提出——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设计了6个教学场景。并确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探究主题。
场景1:生死存亡一线间
利用课件[投影显示]《马关条约》签定的历史场景。 开展讨论:探究主题1:一次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一个彰显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新条约:探究问题:《马关条约》使中国上下震动了吗?它与以往的条约相比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场景2:群情激愤的中国。利用课件[投影显示] 《马关条约》签订后北京街头激愤的人群。开展讨论::危难在即,中国何去何从?
探究问题:通过观看图片和你的课前预习,你能说一说,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学生纷纷回答问题。有的说:中国人痛恨合约。有的说: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局面。有的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时再不失时机引导大家:中国这时面临着重大的抉择。中国究竟选择了那条道路?
场景3:国难当头,莘莘举子思救国。利用课件[投影显示]:《公车上书》。播放完毕后,开展讨论:探究主题3:爱国知识分子的救国之路。
探究问题:《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它是以康有为为首的一群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做出的爱国的行为。假如你是1300多名举人中的一人,你会在联合上书中签名吗?为什么?
有的认为要签名,理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说不签的,理由是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盲从。对于讨论,我简单的做了总结,及时地对每一种观点进行了评价。既表扬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又对一些同学的深入的思考表示肯定。并提问:面对维新派轰轰烈烈的变法准备,他们所寄予厚望的光绪帝又怎样呢?
场景4:光绪帝一举《定国是》。利用课件[投影显示]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书。开展讨论:探究主题4:百日维新(重点内容)探究问题:
读一读“百日维新”的内容,你能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吗?这些变法措施能真正得以实施吗?
场景5:戊戌喋血,变法六君子。利用课件[投影显示] 谭嗣同手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图片。开展讨论:探究主题5:百日维新的结局。
探究问题:戊戌变法失败了?为什么?
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谭嗣同为什么要选择为变法而死?
学生的讨论很精彩:有的说:谭嗣同是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死。有的说:谭嗣同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