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黄土塬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实例.pdfVIP

巨厚黄土塬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实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矿物撂学术论文集(2007) 巨厚黄土塬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实例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冯西会 朱芳香 李米田 摘 要 黄土旱塬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的困难地区。本文以陕西关中巨厚黄土塬山区三维 地震勘探实例,分析了黄土塬山区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点,阐述了工作中采取的技术对 策。通过大量野外试验,确定了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获得了信噪比较高的原始资料。通过精 细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巨厚黄土塬冲沟发育三维地震勘探 我国黄土塬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即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渭河 以北的广大地区。黄土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煤层气、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黄土塬地震 勘探存在以下问题:①黄土层十分疏松、干燥,厚度大,在黄土层中激发,不仅对地震波吸收 强烈,而且产生十分强烈的面波、多次反射波、多次折射波,其时间位置正好处于煤炭地震采 集的时窗之内,使单炮记录上很难看见煤层反射波。②黄土层与基岩的波阻抗差异很大,地 震波入射到基岩层内的能量很弱,大部分能量在基岩分界面上反射回地面。③地形十分 恶劣。很难取得静校正数据。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05年通过竞标在陕西黄陇侏罗纪煤田承担了4.4 kmz的三维地震勘探。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1测区概况 (1)地形。测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东南部,为塬、梁、沟壑地貌。塬面及沟谷走向北东,地 形西南部较高,向东北部逐渐降低。塬面标高一般1170m,沟谷标高一般950m左右,相对高 差一般220m。 (2)地层。勘探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为:三叠系胡家村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 白垩系宜君组、洛河组、华池环河组,上第三系、第四系。 (3)煤层。勘探区内含煤4层,即4上一。、4上一2、4上、4煤层。其中4煤层可采,厚 度1.93—17.04m。平均12.37m。, (4)构造。勘探区为某向斜的一部分,走向近东西,向西倾伏宽阔,两翼不对称,南翼较宽 层。 2地震勘探难点分析 (1)地表地形条件复杂。本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区,地形为塬、梁、峁、沟壑地貌景观,相 对高差一般220m左右。地表条件复杂多变,有厚黄土覆盖的山塬,有黄土跨塌、滑落形成的 峭壁和陡坎,有砂砾石堆积的沟谷,还有基岩出露的沟壑。塬、梁、峁基本无潜水位,大的沟谷 6 —旦生主主堡盟旦兰生睦蔓壁§!堡点生甩_童盟 中有小溪流。测区内有村庄、苹果园,高压线等,特别足还有许多比较隐蔽的地窑,这些绐野 外艟f:带束很大难度。 a沟壑 b地窖 图l复杂的地表 (2)地震挫激发、接收困难。本区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蛤地震勘探带 来的主要问题是澈发和接收条件差、干扰严重、地震波能最变化大.静枝正量难以求准以及 基准面选取等雨难。特别是本区有2/3面积处于厚黄土区(黄土加n土层厚度达210m).黄 土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非常严霞.是地震勘探的用难区。, (3)煤层埋深变化较大,本次i维地震勘探主要煤层为4号煤层.煤层倾角约3-50.地 表起伏非常大.1/3面积处于沟墼鹾.煤层埋巍370~5lOm、南此可能造成地震共中心点分教 度较大l频率降低等不刹影响, (4)小断层要求精度较高。本次=维地麓勘探任务对于小断层的要求精度较高,需查明 勘探区内落差大于3—5m的断层从理论上讲.落萎小于5n,的小断屡在地震时间剖面上反 映为堞屡反射渡同相轴的轻微扭曲.单单依靠地震波的运动学特镊、采用传统的人丁内眼解 释方法是难以识别的 3技术措施 3I野外教括采集措施 (1)增加覆盖次数。本次观测系统采用8线10炮制观测系统,接收线距为40m.横向最 大炮捡距为3lOm.根据区内煤崖埋藏棵度情况纵向采用中点放炮.48道接收.覆盖次数“ 次二 (2)在施丁前详细调查地害等地物的位置、范围,施工时采取变观手段赘开.确保覆盖攻 数璃足设计要求. (3)由于测鹾沟褒纵横.1/3面积处于沟壑区,地襄条件复杂.按正规观测系统进行施 工,大部分炮点位于芈坡、芈沟中.激发效果差.部分地方甚至无法布置炮井。为了更好地完 成地质任务和设计要求.技术人员对第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