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花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 ∗
怀慧明 贾忠奎 马履一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要:红花玉兰是木兰科一新发现的树种,它的花被片内外均为红色,颜色鲜艳,花瓣硕大,
可作为园林绿化中优良的观花树种,红花玉兰所处的武陵山地区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是
众多古老植物的保存(或者起源)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与演化,红花玉兰形成了丰富的
遗传变异类型,保留了其祖先丰富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它的发现对植物的分类研究有重大意
义。作为鄂西南特有树种,它在科研、绿化和观赏等方面有重大的潜在应用开发价值。目前,
红花玉兰仅发现在湖北五峰中西部一片狭域地带,林下更新困难,种子发芽率和保存率低,
使这一濒危树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红花玉兰应用价值的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研究
首次开展了对红花玉兰组织培养技术的探索,这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难题而且也是保存
珍贵种质资源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以种子、腋芽、叶片和外植体作为四种外植体,以褐化率
和成活率为选择指标,成功的选择出了适合红花玉兰进行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带芽茎段,
最佳的取材时间为8 月份,褐化率较低、成活率较高。通过对MS、WPM 和White 基本培
养基的选择可知,MS 和WPM 基本培养基比White 培养基更适合于红花玉兰的组织培养。
此外,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其灭菌消毒体系,初代培养和抑制褐化体系,并诱导出了
愈伤组织,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的灭菌体系为 75%酒精
30s—无菌水冲洗3-4 次,10%NaClO 灭菌10min 和20min—无菌水冲洗4 次,植物材料污染
较少,成活率高于45%左右。红花玉兰的初代培养体系为MS + 1mg/L6-BA + 0.2mg/LKT +
5mg/LNAA + 3mg/LIBA,成活率可达到88.3%,高于对照77.7% ;褐化率降低为25.1% ,同
比对照下降了54%。红花玉兰带芽茎段的愈伤组织出愈率处理最好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
MS+6-BA 12mg/L,KT 5mg/L,NAA1.2mg/L 和IBA2mg/L, 同类植物调节剂两者结合使用效
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褐化和生根困难一直是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瓶颈。本文建立了
初步的防褐化体系,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生根还未见成功,这一方面是因为红花玉兰作为一
新发现种,研究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是由于植物本身的特性所限。在未来的试验这中还需进
一步的优化和改进防褐化体系,探索红花玉兰的生根培养。
关键词:红花玉兰;组织培养;外植体;防褐化体系;愈伤组织
红花玉兰(MagnoliawufengensisL. Y. Ma etL. R.Wang )为湖北省五峰县红花玉兰野生类群
(Magnolia spp. )之一,系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等人于2004 年3 月在对湖北省五峰土
家族自治县进行种质资源调查时发现的木兰科一新种[1],它在科研、观赏、绿化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红花玉兰所处的武陵山地区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是众多古老植
物的保存(或者起源)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与演化,红花玉兰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变异类
型,保留了其祖先丰富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它的发现对植物的分类研究有重大意义。红花玉
兰花被片内外均为红色,颜色鲜艳,花瓣硕大,可作为园林绿化中优良的观花树种,有着巨
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作为鄂西南特有树种, 目前仅发现在湖北五峰中西部一片狭域的地带有
红花玉兰生长,而林下更新困难,种子发芽率和保存率低[2-3] ,使这一濒危树种面临着严峻
的考验,对红花玉兰应用价值的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开展红花玉兰组织培养的研究不仅
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难题而且也是保存珍贵种质资源的一种手段。目前,木兰科植物中获得
∗国家林业局2006 重点项目(2006-39)、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BAD24B01)资助。
作者简介: 怀慧明(1986-),女,北京延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木兰科植物研究。e-mail:
huaihuiming@126.com: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804 信箱
通讯作者: 马履一(1957-),男,云南大理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苗木培育,城市林业,植被
恢复。e-mail:maluyi@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53#。
组织培养成功的例子还不多见,仅存在于少数的几个树种中,生根困难和褐化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