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调查研究.pdfVIP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调查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主受纳,主降浊的生理特点,恢复脾胃的升降及运化功能,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饮食物得以 运化,使脾健胃和则诸症消。若病情迁延不愈,或老年体弱,脾肾阳虚,温摄无权者,多症见畏寒 肢冷,完谷不化,五更泄泻等,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肾阳需要脾阳的充养,脾阳需要肾 阳的温煦,故治疗上应针对脾失健运,肾失温煦为主,以温肾健脾为治疗大法。 3.临床用药特色 本病总以脾胃虚弱为本,或气虚,或中气下陷,或阳虚,临床各有侧重。选方遣药应紧扣病机, 依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灵活用药。临床多以六君子汤为主方,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若出现胃脘 坠胀、乏力等脾气虚证者应加用黄芪、党参等升清气;出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等阳虚 者加干姜、桂枝等,取黄芪建中汤益气温阳之意;胀闷较重者,可加枳壳、厚朴等理气运脾;嗳气 甚者,可加降香、旋覆花等降逆行气;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煅瓦楞制酸止痛;湿邪较重 时可加藿香、竹茹等燥湿行气;纳呆不食者,加内金、仙人头、炒谷麦芽等开胃导滞:恶心呕吐者, 可加旋覆花、降香等降逆止呕;便溏者加山药、扁豆、肉蔻健脾化湿,温补肾阳;便秘者,可加槟 榔、木香共凑木香槟榔丸以行气导滞;肝郁化火者,加莲子心、山栀、龙胆草等清热泻火;心神不 宁者,多选用百合,酸枣仁等养心安神;情志不畅,郁郁不乐者,加合欢皮、远志等解郁安神。 4.结语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上较难治疗的胃病之一。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嗜食辛辣、情志刺激及过度 劳倦等,初期多表现为脾胃虚弱的症状,久病及肾,可表现脾。肾两虚的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初 期必须牢牢抓住脾胃虚弱这个根本,后期注意顾护肾阳。另外,尤其嘱咐患者注意精神调摄,保持 心情舒畅,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少食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少食多餐,忌烟戒酒。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调查研究 蔡酷1唐福康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包括餐后饱胀 不适、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burning),并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 疾病。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也是FGID(功能性胃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占消化道疾病患者 活节奏的加快,FD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本病复发率高,不易根治,由于症状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 作,患者反复就医,对其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同时 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加强对功本病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83例功能 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参照Romelll分类体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一150— 1.3纳入标准 年龄大于18岁且小于65岁者;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的诊断标准者。 1.4排除标准 合并有肠易激综合征(IBS)、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其他功能性疾病;病例采集前2周内 应用抗生素者;合并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痛、尿毒症、哮喘、重型肝炎等严重疾病影响结果者; 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与医生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判断证型及资料不 全者、依从性不良者。 2.观察方法 (1)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主要中医证型、西医分型制定晒床调查表,现场调查内镜室 及门诊病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客观填写临床观察表。 (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i越)表示, 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3.1中医证型分布 中医证型分布见表l,中医辨证分型中以脾胃湿热为主,总共66例(占36.1%),其次为肝胃不 寒热错杂9例(4。9%)。 3.2中医证型在西医分型中的分布 中医证型在西医分型中的分布见表2,西医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者88例(占48%)、上 以肝胃不和证为主,总共32例,其次为脾胃湿热证,总共21例。EPS以脾胃湿热证为主,总共45 例,其次为肝胃不和,总共24例。 表1五组中医证型分布 宰单元格理论数T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