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交流·微生物诊断
rRNA序列,随着微生物核糖体数据库的日益完善,该技术已成为细菌分类和
新发现的菌种必须测定16S
鉴定的一个有力工具。本次从脓液中分离的菌株和藤黄短小杆菌模式株的16S
胶、七叶苷和酪蛋白。专性需氧,触酶阳性。能利用或分解葡萄糖、果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微弱缓慢产
酸,不产生脲酶,胞壁二氨基酸和糖的测定与模式株一致,初步鉴定该菌为藤黄短小杆菌。
关于短小杆菌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2005年FunkeG等¨叫报道从人类临床标本中分离
产生脲酶,强烈水解七叶苷。短小杆菌的鉴定在文献中资料不多,商品微量法系统也未包括此菌,因此,
此菌的鉴定通常由专门实验室进行¨…。本次从患儿颌下淋巴结感染的脓液中分离到的藤黄短小杆菌的一
rDNA存在4个碱基的差异,并且
般生物学特性和生化反应等与模式株基本相同,该菌株与模式株的16S
有异染颗粒,无鞭毛,与模式株又存在明显的生物学性状的差异,考虑可能是藤黄短小杆菌的新亚型。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该菌对人类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具有重要意义。
\/粘滑口腔球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及耐药性研究
魏莲花邹凤梅刘刚
【摘要】目的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6株粘滑口腔球菌进行系统鉴定,试图建立一种简便的鉴定粘
滑口腔球菌的方法,并了解其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生素的耐药特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菌株,对分离
株进行系统的生化鉴定,同时采用K-B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参考最新NCCLS标准中葡萄球
菌的药敏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246株粘滑口腔球菌,该菌菌落大多牢固粘附于
血琼脂平板上,灰白色、不溶血,镜下多呈四联状排列,也可见成双排列者,触酶阴性,在5.0%NaCl琼
脂上不生长,杆菌肽、呋喃唑酮均敏感,据此可予以简单、快速鉴定。粘滑口腔球菌对p一内酰胺类抗生
素敏感,B-内酰胺酶阴性。结论通过对分离的246株粘滑口腔球菌进行系统鉴定,从中总结出可以利用
菌落粘性观察、镜下观察形态、触酶试验等简便的鉴定试验对临床标本中的粘滑口腔球菌进行快速鉴定,
多年来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粘滑口腔球菌在常规呼吸道标本中常见,尤其在每天的痰标本中几乎都能
分离到,若不做涂片,往往易当作奈瑟菌对待,不做触酶,又有容易当作微球菌或葡萄球菌对待,因此,
在13常工作中应注重粘滑口腔球菌的分离及准确鉴定,对该菌引起的机会感染应当重视。
粘滑口腔球菌(Stomatococcus
腔球菌属。新近又被划归到罗菌属,称为粘滑罗菌(Rothia
吸道的常居菌种,为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人类下呼吸道、脑膜炎等多种机会感染。国外已有引起免
疫力低下患者伤口严重感染和心内膜炎的报道¨’4。。目前国对该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检测及由此引起
的机会感染等并未引起国内大多数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视。我们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6株粘滑13腔球菌进
行了系统鉴定,采用菌落粘性观察、镜下形态特点、触酶试验等几个简单的试验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粘
滑口腔球菌进行快速鉴定,试图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的适合常规实验室应用的粘滑口腔球菌鉴定方法,报
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菌株来源:粘滑口腔球菌246株,均为临床标本中分离株。分离自舌、咽、痰液、鼻咽部、支气管
+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兰州730000)
536
论文交流·微生物诊断
分泌物等标本中。
指示剂配制。
杆菌肽(O.04U)广州乐通泰公司提供。
4.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试剂:广州乐通泰公司提供,本实验室自制纸片。
二、方法 。
果,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微生物手册旧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o、进行。常用鉴定试
验为:菌落形态、镜下形态、氧化酶、触酶、5%NaCl、荚膜染色、覃糖、七叶苷、明胶、硝酸盐还原等。
2.触酶试验:挑取营养营养琼脂上的菌落于载玻片上,滴加3%H202试剂于菌落上,观察气泡产
生,若有气泡产生为触酶试验阳性,若无气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