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偃师二里头遗址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杨育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徐旭生先生等豫西调查“夏墟”后…开始发掘的。21,至
今已经进行了47个年头。这是新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在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
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探索夏文化的一座里程碑。1963年,偃师二里头遗
址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把偃师二里头遗址公布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把“二里
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分界”列为“夏代年代学研究”课题中的研究专题;2001年,
二里头遗址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二里头遗址面积近4平方公里,发现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宫城城垣和多座大型宫殿
建筑,一些青铜冶铸、烧陶、制骨及绿松石器等手工作坊,大量的房址、窖穴、灰坑和
水井,还有一大批各类墓葬。从总体平面看,二里头遗址宫城规矩方正,其内分布着有
明确中轴线的大型夯土台基,展示了主殿坐北朝南并以廊庑组成四合院建筑的宫室形
制,以及“宫庙分置”等礼仪建筑布列制度。这是首次发现最早的规划明确、布局严
整而又规模空前的王都遗址,开启了中国古都营建规制的先河。二里头遗址出土有大量
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漆器、牙角器和纺织品等遗物。其中青铜
V
礼器群、各类陶器、玉器制作尤为精美。特别是最近在一座铺朱的贵族墓(02M3)
内,出土一条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绿松石片组合成的龙形物,龙头朝西北,尾向东南,
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龙头置于近梯形托座上,托座长13.6~15.6厘
米,宽1l厘米。托座表面由绿松石拼合出有层次的图案。龙头较托座微隆起,略呈浅
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
鼻梁,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梭形眼,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龙身呈
波状起伏,中部出脊线,外缘立面粘嵌一排绿松石片。象征鳞纹的菱形主纹连续分布全
身,由颈至尾至少有12个单元。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跃然欲生。
距绿松石龙尾端3.6厘米处发现一件绿松石条形饰,长14.5厘米,宽2.1厘米,与龙
体近于垂直,由连续的似勾云纹的图案组合而成。由龙首至条形饰总长70.2厘米∞J。
可谓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精妙无双。这真是伟大而又奇妙的发现,说其是中华民族古
代图腾的标志也不过分。联系到二里头遗址过去出土的龙纹装饰陶片[4J,嵌绿松石兽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
面纹铜牌饰HJ,以及新密新砦遗址出土的饕餮纹陶器盖【6],其纹饰造型与绿松石龙有
某些近似之处。若再上溯至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蚌壳组合的龙¨J,就可以看出中
国作为龙的国度与炎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是多么久远。这些遗迹、遗物的考古发现,以
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是当时华夏大地上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有学
者为此提出“二里头时代”的概念o。二里头文化的分布所至,包括河南全省、晋西
南、冀南、陕西东部和豫鄂交界,涵盖了整个大中原的范围。而偃师二里头遗址就是这
个辽阔地域的核心。
通过考古发掘可以看出,二里头文化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冈文化之间。由
已知推未知,虽然至今尚未发现像殷墟甲骨文那样的有关夏代文字资料,但二里头文化
在时间上早于郑州二里冈商代前期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在空问上二里头文化分布
的中心地域与夏王朝所处的地域比较一致,且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王都内涵和规模的考
古发现,使人们在最初一段时间认为二里头文化是先商文化或早商文化之后,最终把二
里头文化大致锁定在夏文化的范畴之内。这应是多年探索夏文化所取得的一个重大
突破。
考古研究可以说是与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而学术争论又往往伴随着学术研究而开
展,从1959年偃师二里头遗址调查与发掘开始至今就未曾中断过。诸如二里头文化的
称谓,从洛达庙类型、二里头类型到二里头文化最后定名;二里头遗址的性质,从汤都
西亳到夏代王都;二里头遗址的分期,从早、中、晚三期到一、二、三、四期,这也是
二里头文化一、二、三、四期的基础。以后又有学者提出二里头遗址第五期,但其所指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