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次北上热带气旋降水的湿位涡分析和研究
张晓东
(唐山市气象局063000)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格点资料以及中尺度MM5模式的客观分析场,对2004年9月13日一15
El热带气旋“海马”登陆后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上气旋的发展变化与对流层高层大
值位涡的下传有密切关系。弱冷空气从低层侵入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低层大气的湿斜压性的增强以及边
界层急流造成的风切变是降水增幅的重要原因。低层斜压项的负值区和惟压项的正值区与暴雨区的落区和
移动一致。
关键词:暴雨湿位涡诊断分析
引言
。N,125。E)的连线作为东界,以30。N纬线作为南界,将东界和南界围成的华北、东
北区域及黄海、渤海、曰本海海域确定为北上热带气旋的定义区域。凡是进入该区域的西北
太平洋(含南海)热带气旋,统称为北上热带气旋。…
在这次过程中,减弱的热带气旋是主要的影响系统,它的移动路径与雨带的落区关系密
切。图l是地面低压中心各时次向北移动的路径。图中可以看到,在热带气旋登陆后首先向
NW方向移动,之后径直北上,到渤海附近再次略西折,最后向北移去并逐渐减弱。最强的
降水带基本处于北上路径的西侧,而且以35。N以北到40。N之间降水量最为集cf;=lo此问,
在I.1、I东半岛南部还有雷雨产生,说明热带气旋北上过程中降水机制比较复杂,有稳定性降水
也存在对流不稳定性降水。热带气旋中心尚未抵达唐llI地区降水就已经开始,24小时降水
量大部分达到暴雨量级,总体上属于稳定性降水,东部地区较大。本文就降水的机理利用湿
位涡理论做了分析,为以后预报北上热带气旋的降水提供帮助。
l模式简介
。Xl。),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进行数值模拟。主模式设计为三重嵌
化方案,侧边界条件采用时变流入流出方案。行星边界过程分别用高分辨率MAF.PBL和
50hpa,积分步长270s,每小时输出一次模拟结果。
图3为模式输出15日08时24小时的雨量场。与实际雨量(图2)相比,强降水雨带
能较好的被模拟出来,量值也比较接近,MM5对这次暴雨过程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用模式
输出的诊断资料能够反映产生强降水的机制。
蛐£ mIt I舶t l∞l
薅
tJo,≯簧
綦褥
-一一,.^一一≯
‘-=!:…一、,互
网2 2004年9月115日08时24小时降水实况图3模式输出的24小时降水量(单位:mm,线隔IOmm)
2湿位涡简介
文献【7J指出,饱和湿空气的湿位涡在绝热和无摩擦的情况下具有守恒性质,当等良面
与等压面交角很小时,在良坐标下中,由于沿湿等熵面良的梯度位零,湿位涡可以写成
mpv=-g争罢丝≈常数 (1)
cp
其中,o为绝对涡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定义对流稳定度
a目r
a口e—p92
^,一g
臼。受 秒。印
那么
,-,n
mpv=二oⅣ。≈常数 (2)
pg
上式表明在湿等熵坐标中,当气块从对流稳定度大的区域向小的区域移动时,或从等熵面密
集区向散开区移动时,气旋性涡度将增长。
当等熵面有明显的倾斜时,由于湿过程和湿饱和的原因,等良面会变得相对陡直,很
难满足等仇面同等压面交角很小的条件。吴国雄等进4步提出了倾斜涡度发展理论,适用
于在z坐标或P坐标中讨论等矾面倾斜时垂直涡度得发展过程。在P坐标中,如假定垂直
速度得水平变化比水平速度得垂直切变小得多,湿位涡守恒得表达式可改写为
mpv=一g(皿+Vp×y)·Vpoe≈常数 (3)
如定义湿位涡的第一分量为垂直分量,第二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