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一章第二节.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历史气候及其变迁 二、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 一、历史气候及其变迁 1、我国历史上气温变化经历了四起四落 ——经过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2、四个起伏的特点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步变冷,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寒冷期却逐步变长,寒冷程度越来越强 3、历史气候的变迁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其他因素的改变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二、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 时间: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时间相当于新石器晚期与夏商时期。 环境特点:“气候最宜时期” “考古时期” 气候状况: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C左右,一月份的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C度至5°C度 地表生物:以亚热带、暖温带动物植物为主。 2、第一个寒冷期 时间:大约自公元前1100年开始,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结束,共经历了二百五十年。相当于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气候状况:喜暖动物的南迁 ,寒冷空气影响到了长江流域 。 地表生物: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已经在中原地区消失。 3、第二个温暖期 时间:西周时期的寒冷气候结束后,气候迅速回暖。公元前8世纪中叶直至公元初的七百多年中,春秋、战国、秦、西汉都处在温暖气候中。 气候状况:公元前698年、前590年、前545年,位于山东曲阜的鲁国在冬季无冰可藏。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及秦岭等地都有梅树生长黄河流域的竹林茂密繁多。 4、第二个寒冷期 时间:从公元初到公元6世纪中叶的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气候经历了持续六百年的第二个寒冷期。 物侯环境:物候比现代要推迟2~4周。公元225年(魏黄初六年),淮河首次结冰。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记载,当时的石榴树需要包裹才能过冬,否则会冻死。南朝的建康(今江苏南京)附近也能筑建冰房,在冬季储藏冰块。 5、第三个温暖期 时间:我国历史上气候的第三个温暖期出现在公元6世纪中叶到9世纪末,持续了四百多年。这一温暖期正处在隋唐时期。 气候状况:最高年平均气温比魏晋南北朝高3°C,较之今天也要高1°C左右。 物候状况:梅树和柑橘等亚热带植物都能在华北地区生长。扬州地区已能种植双季稻。 6、第三个寒冷期 时间: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 物候环境: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没有梅树了 。1111年(政和元年)太湖首次结冰,洞庭山上著名的橘树全部冻死,太湖一带河港的结冰现象较为频繁,官府曾专门设置破冰船。素有“荔枝故乡”之称的福州,先后在1110年(北宋大现四年)和1178年(南宋淳熙五年)两次遭受严重霜冻,荔枝全部冻死。原来无雪的岭南一带冬季也出现降雪。 7、第四个温暖期 时间:从公元1200 年到1300 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 物候状况:十三世纪初开始,气温回暖。南宋庆元六年(1200 年),嘉定六、九、 十三年(1213、1216、1220 年),杭州没有出现过冰和雪。元朝初期 河内和西安的恢复了司竹监的设置。 8、第四个寒冷期 时间:在公元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五百年中,是我国历史时期的第四个寒冷期。 特点:这个寒冷期由三个冷峰组成。 第一个冷峰出现在1470~1520年。1493年(弘治六年)淮河流域各地普降大雪,降雪期从当年九月持续到次年二月,长达半年之久。1513年(正德八年)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同时结冰。 第二个冷峰出现在1620~1720年间。这个冷峰是整个寒冷期最冷的时期。其间,汉水7次结冰,太湖与洞庭湖4次结冰,淮河8次结冰。最南的鄱阳湖也曾结冰。北京在17世纪中叶冬季要比现代冷2℃左右。 第三个冷峰位于公元1840~1890年间。1859年(咸丰九年)“六月,青浦夜雪大寒,黄岩奇寒如冬,有衣裘者”。1873年(同治十二年),西安府三原县曾连续“大雪六十余日”。寒冷程度相当严重。 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 一个比一个低。 与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相反的是,寒冷时期却一般说 来一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第一个寒冷期历经一百五十年(前1000 年左右到前850 年的周代初期); 第二个寒冷期历经六百年(公元初年 到600 年的东汉、三国、六朝时代); 第三个寒冷期比较短,仅经历了二百 年(1000 年到1200 的南宋时代); 第四个寒冷期从1400 年明末清初开始, 迄今已有五百八十年。 二、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虽也受到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人类的活动。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人民活动的主要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自然界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 战国时期以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还保持着良性循环。 从战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