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后出塞录》论略
李德山刘奉文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
《前后出塞录》二卷,清人龚之钥撰,成书丁乾隆元年(1736),是一部流传甚少的历史地理著
作。清道光年间张穆撰《蒙古游牧记》时,曾征引此书内容十余条。清光绪二十年(1894),王锡祺
再从《蒙古游牧记》中辑出此书内容十则,题作“《后出塞录》一卷”,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
编》(以下简称《补编》)第二帙中。《中国丛二fs综录·史部·地理类·纪行》据《补编》著录之。除
此之外,尚朱见其他著作、丛·15或二传目引用、编辑和著录过这部著作。
撰者龚之钥,字半帆,号半帆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当康、雍、乾时
期,因为《后出塞录》有“风雪龙城一杯酒,何须五十始知非诗句,这是作者借诗句
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感叹。此诗作于雍正十年至乾隆元年(1732—1736)之间,上推之,
则之钥当生于康熙二十几年。
关于龚之钥生平事迹,他书无载,我们只能从《前后出塞录》中考见一鳞半爪。
根据《后出塞录》有“四十余年去国心,秋来重向寒垣深”诗句,又谓自己“早年
负笈于他乡”,可知之钥早岁即离开江南家乡而远游求学。另外,之钥于书中尚说及,
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至五十五年间曾向阿云举太史学习过填词;《后出塞录》中又
不止一次地提到“津门杨柳,潞河烟水”等。据此推测,之钥成年后至出塞前的大部分
时光是在当时北京、天津一带度过的;后来,求取功名无果,转而成幕府中人。也正是
因为之钥终入幕府,才有前后两次出塞之举措。从书中所记师友及其一些活动来看,之
钥在军中应有一定地位,似为幕僚,或充军职,以书生入仕,《后出塞录》中“从来贫
贱遍吾辈,未必功名尽丈夫,……龙沙自是封侯也,为同书生近有无”等诗句,亦可为
佐证。
公余闲暇之时,之钥则研读史地之学,从《前后出塞录》中的内容上看,他尤其留
意于蒙古史、元史、东北民族史等领域。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和考证,他是颇有心得的。
从这一点上说,之钥还是一位清代前期研究边疆史地之学很有成就和建树的学者。
之钥一生有两次出塞的经历。所谓的“出塞”,亦即越过长城,到达长城以北、以
东的蒙古和东北地区。
之钥的第一次出塞,当在雍J下十年以前,其具体时间、背景、目的不详。据史书中
所记,这次出塞的具体路线为:自京师出发,北上经居庸关、八达岭至张家口,过张家
口到达内蒙古地区,旋寻长城经怀安入山西境,至大同、左云而止。
之钥的第二次出塞,始于雍j下十年,止于乾隆元年,乃受人之邀聘,参与口外边务
的处理,《后出塞录》中诗“壮士扰剑起,酬知岂为名”即是其证。此次塞外之行,应
与清朝西征蒙古准噶尔部有关。《后出塞录》之《潞河留别话同人》诗有“楼兰还未灭,
终欲请长缨”即指此事而言。出塞的行军路线仍是从今北京出发,据其于《后出塞录》
卷末所言,是“经由肃慎以抵高昌,东西万里,山川遍历”,“自辽左以达陇西”,“涉阴
山而临瀚海”。即自今北京出发后先抵河北,由河北而到达辽宁,东北行经吉林、黑龙
江。折而向西,至内蒙古、外蒙古地区。最西部则到达额尔齐斯河流域,流连数日后,
始东归返京。其间五易寒暑,“讫丙辰而溯壬子,寒暑五1。壬子为雍正十年,丙辰为
乾隆元年,可见第二次出塞的时间有五年之久。
自17世纪以来,准噶尔部崛起子我国西北,割据称雄,对于清朝政府长期抗命、
对峙,并且屡次兴兵进犯蒙古喀尔喀,以及青海、西藏,干戈扰攘数十年,成为国家实
现统一、安定的主要障碍。雍正九年(1731),准噶尔部新首领噶尔丹策零率军在科布
多西二百多罩的和通泊,击溃清军三万多人。十年,噶尔丹策零又命令小策凌敦多布率
兵进至额尔德尼必拉色钦,喀尔喀亲王、额驸策凌领命率军抵抗。六月,策凌军与准噶
尔兵转战十余次,决战于鄂尔浑河边之额尔德尼昭(即光显寺),准噶尔兵大败,小策
凌敦多布乘夜突围,自推河逃出西窜。光显寺战役,清政府以额驸策凌战功卓著,晋封
其为超勇亲王,赐黄带,并命其“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授盟长便宜行事”。
清政府又从土谢图汗部分出二十一旗,隶属于额驸策凌的赛音诺颜部,“由是赛音诺颜
部始为大札萨克,与三汗部并列”2。《后出塞录》中言及“近日以超勇王策凌平虏功,
于三汗之外分列一国,共为四大部落”,以及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失追逸贼至祸事,
可证明之钥到达西北,是在光显寺战役刚刚结束之后。
雍正十三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率军至鄂尔坤,《后出塞录》有“班师至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