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史角度看古籍注释、校点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籍整理研究舆中园古典文献孕科建彀圜隙翠衍研封舍榆文集 从汉语史角度看古籍注释、校点例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汉语史研究所冯春田 0.引言 人类由原始人进化到智人,语言起到了关键作用。人类自从跨入了智人阶段,语言就成为了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语言,人类靠它来思维,靠它来交流。由于语言在人 类的活动中是如此重要,所以语言也就变得平常,平常到人们日用而不察、根本感觉不到其存在 的地步。但是从学术的立场看,正因为语言之于人类是如此重要,人类与语言的关系是如此密切, 我们就不应该不关心民族语言的现状,不应该不关心民族语言的历史。 本文的目的却不在于谈语言学的重要性,而是想举出些因不曾留意汉语历史语言问题而形成 的古籍误释或者误点的例子,说明从汉语史研究角度对类似问题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观察,表明注 意汉语史的问题对相关研究可能具有的某种作用。需要申明,无论文、理,凡从事科学或学术研 究,鲜有不犯错误者,甚至可以说“虽大家所不免”。因此,本文无意苛求他人的研究,亦不属 于商榷性质,这里只举出在研究汉语史过程中所见的部分古籍注释、校点失误例,说明注意汉语 历史语言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古籍校点、注释及相关研究的水平。也正以此,本文凡所举失误例, 均不指道名姓,仅以事论,不责人言。 1.四部本‘世说新语》“尔多一 《四部丛刊》本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下之下,37): 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 胡儿日:“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 例中“尔多”连文,有学者以此为据而论述汉语史的问题。如此例属确凿无疑,则指示词“尔” 修饰形容词“多”的结构式至迟已于刘宋时期出现。可见,这对汉语史相关问题的研究关系不轻! 但我们读上引《世说》文,总觉语义不畅。徐震塄注:“矜咳——沈校本‘咳’作‘孩’,疑是。 《后汉书·方术传序》:‘夫物之所偏,未能无蔽,虽云大道,其孩或同。’注:‘孩音五爱反。’ 则砝即碍也。矜,矜持:碍,拘执。”依文意而言,“尔”应属上旬,读作“子敬实自清立,但 人为尔”;显然,这是个转折句,“尔”是旬末语气词,属下“尔多”连读非是,当从徐本。如 此看来,我们还不能认为《世说新语》里已有“尔多”的组合,这一例不能证明南北朝时期指示 词“尔”已可修饰形容词。 下面再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在中唐时期以前的文献里未发现“尔多”的组合,直到 晚唐时期的敦煌变文才见到例子,并且整部《敦煌变文集》也仅见1例,这样的1例也还应该是 “尔许多”的缩略式。请看下面同样出自敦煌变文的几个可直接比较的例子: (1)不知甚生道安,讲赞得尔许多能解。(《庐山远公话》) (2)世尊,维摩居士,说尔许多东西,我于当日都无祗对。(《维摩诘经讲经文》) (3)有如斯之德行,好对维摩;具尔许多威名,堪过丈室。(《维摩诘经讲经文》) (4)持世告假帝释日:“我是修行菩萨.我是出世高人,一身尚自有余,何要你许 古籍整理研究舆中园古典文献孕科建毅圜隙孕衍研封畲揄文集 多天女?……我以修于佛果证取真乘,不居尘世之中,不循事情之内,修禅 观行,宜合寂静省缘、练意澄心,何要尔多众人(人众)?(《维摩诘经讲经文》) 例(1)一(3)作“尔许多”,例(4)则一作“许多”、一作“尔多”。由此可以看出,“尔 许多”=“尔多”=“许多”。另外值得注意的,这是由“尔许多”发生两种变化分别形成了 “尔多”、“许多”:“尔许多”缩略“许”成为“尔多”(“尔”具有或代替“尔许”的功能), 缩略“尔”成为“许多一(“许”具有或代替“尔许”的功能),“尔多”、“许多”都是“尔 许多”这一结构式的省缩变化形式。再请看下面的例子g (5)然须(虽)尔多恩[爱],作罪还须自当。(《敦煌变文集补编·悉达太子修道因缘》) (6)既有许多恩德事,争合孤(辜)负也唱将来。(《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例(5)“尔多”(《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校者据乙、庚本作“示多”,当误,应校改作“尔 多”),等于(6的“许多”,而例(6)“许多”项楚《选注》本作“尔多”(原文录自《敦 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可以认为,“尔多”不是指示词“尔”跟形容词“多”的直接组合,而 是来自结构式(例如“尔许多”)的特殊变化。 因此可以认为,四部本《世说新语》的“尔多”连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