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沥青吸附%2f包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油藏多期充注史的识别--以川中地区震旦系固体沥青为例.pdfVIP

固体沥青吸附%2f包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油藏多期充注史的识别--以川中地区震旦系固体沥青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年 11 月 7-11 日•珠海 固体沥青吸附/包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m/z85 对油藏多期充注史的识别 ——以川中地区震旦系固体沥青为例 1 1 2 程斌 ,廖泽文 ,王铜山 1.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2.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a)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构造带地区主要烃源岩为寒武系筇竹寺组黑色页岩,该套烃源岩被认 为经历了初次生烃——抬升遭受剥蚀——下沉再次生烃的历史,形成的固体沥青部分充填在震旦系 碳酸盐岩溶孔和裂隙中(徐国盛等,2007 ;袁海峰等,2009 )。选择川中地区高科 1 井、高石 1 井和 APl—H 安平 1 井钻孔岩芯中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溶孔沥青进行常规抽提和轻度氧化降解实验,对比研究吸 附和包裹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固体沥青依次进行正己烷、丙酮和二氯甲烷连续索式抽提,以获取 吸附组分,剩余的残渣在 H O /CH COOH 氧化体系作用下发生氧化降解释放包裹烃,详细实验过程 2 2 3 参见程斌等(2012 )。 实验结果显示,三组固体沥青正己烷抽提物中正构烷烃分布为单峰形态,分布完整,碳数范围 为 C15-C27 ,以 C17 和 C18 为主峰碳,在 TIC 谱图上均呈一定的“鼓包”状。在丙酮和二氯甲烷抽提物 中,正烷烃浓度逐渐减少,主峰碳向高碳数移动。在包裹组分中,高石 1 井和安平 1 井固体沥青正 构烷烃呈一定的双峰形态(以安平 1 井为例,如图 1),以后峰型为主,主峰碳为 C26-C27 ,而高科 1 (b) 井中正构烷烃呈单峰形态,主峰碳为 C19。正己烷抽提物饱和烃TIC 谱图的“鼓包”形态和包裹组分中 双峰形态表明古油藏曾经至少经历 2 期充注。前峰型正构烷烃可能为后期的充注,后峰型正构烷烃 可能为早期的充注。在吸附和包裹组分中,Ts/Tm 比值基本在 0.75-1.00 之间 (除AP1-H-S 外),规 n APl.A 。 则甾烷 C29-S/(S+R)比值基本在0.4-0.5 之间,表明三个样品成熟度状况基本一致。除丙酮抽提物外, 高石 1 井和安平 1 井固体沥青吸附/包裹组分规则甾烷呈反“L ”型分布,高科 1 井基本为“V ”型分 布(图 2 ),藿烷 C29H/C30H 比值均在 0.5 附近,升藿烷相对含量随碳数的增加呈阶梯状降低分布。 成熟度状况和萜烷、甾烷分布的相似性显示了每组样品的吸附和包裹组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明 吸附组分和包裹组分为同一来源。 (C) (d) 】 J , l J J  通讯作者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科华街 511 号,电话:020Email: liaozw@gig.ac.cn l L nrt-o-s——.1.L 183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年 11 月 7-11 日•珠海 图1 安平1井吸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