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清遗民与香港文献
邹颖文
一、辛亥革命前后避地香港之前清遗民及著述
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变,影响之下,一批前清官员或忠于清室的士子,拒不出仕国
民政府,纷纷弃官归里,遁迹江湖,部分粤籍人士,因地理关系,更避地邻近的香港、澳门,以遗老
自居,远离动荡的政局。他们学识渊博,志怀隐逸,移居香港后寄情山水,结社唱酬,吊古感怀,著
书办学,已故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香林因而称之为推动香港第三、四期中国文学发展的“隐逸
派”①。
前清遗民留下大量自刊或由后人辑录的诗文集,部分刊于香港,为香港不可多得的文献,其价值
一为后人提供香港早期文化资料,二是帮助了解晚清文学的演进。笔者现就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所藏,
列举几位具代表性遗民的生平及其著述如下:
后往来粤、港、澳之间,与陈伯陶、张学华、汪兆镛等唱和。著有《明史乐府》、《海阳县志》、《续修
番禺县志》、《广东文征》及《广东文征作者考》。诗文有《淡盒诗存》及《淡盒文存》。
南书房。辛亥革命后移居香港九龙城。政治思想相当保守,仍眷恋前朝,为“国是”往来奔竞。著有
《孝经说》、《宋东莞遗民录》、《胜朝粤东遗民录》、《明季东莞五忠传》、《东江考》、《袁督师遗稿》、
《东莞县志》及《罗浮志》。诗文有《宋台秋唱》、《瓜庐诗剩》及《瓜庐文剩》。2001年香港学海书楼
辑有《陈文良公集》。
法使。辛亥后遁迹香港,抗战时亦曾避兵澳门。著有《提法公年谱》,并于吴道镕逝世后续补《广东
文征》。诗文有《采薇百咏》及《暗斋稿》。
创立香港学海书楼及筹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著有《赤溪县志》、《崇正同人系谱》、《香港大学经学讲
义》及《香港大学藏书目录》。诗文有《荔坨文存》。
上述个人诗文集中的诗文作品、行状传略及序跋都详载遗民生平、思想及接物交游,乃研究遗民
的重要文献。
二、前清遗民居港之文化活动记录文献
香港早期的文学作品除个人文集外,又以陈伯陶等《宋台秋唱》所记的活动为重心。陈伯陶为前
清探花,地位显赫,定居香港后成为一批文人雅士的魁首,于九龙城结集唱酬。1916年陈伯陶有感陵
·301·
谷变迁成诗词四首凭吊宋王台,先后参与唱和者达35人,同年苏泽东将该批唱和诗词辑为《宋台秋
唱》,为香港文坛最早刊行的诗辑。此外,同期陈步墀又刊行多种自著的诗文集,保留了不少早期香港
文学的珍贵史料吲。
继《宋台秋唱》后,居港遗民仍唱酬不断,参加北山诗社、正声吟社等诗社的诗酒唱酬活动。北
山诗社1924年成立,何藻翔为成员之一,劳纬孟《人海沧桑录》记香港岛利园山赏菊雅会有以下
描述:
一九二四年,岁甲子,渣甸洋行以渣甸山及楼宇转售于本港殷商利希慎氏,自是以后,遂名
为利园山。中山莫鹤呜,请于利氏,借其原日之渣甸洋行副经理室所谓二班行者,设北山诗社,
名日北山堂,又名愚公移。为词坛筹侣雅集之所,社友数十人,每周均有雅集……是岁秋季,运
菊花百余盆,公布于北山堂前,遂为雅集赏菊,悬题吟咏,诗词并作。④
正声吟社1931年成立,部分为避地香港的太史,包括温肃、朱汝珍、赖际熙、江孔殷、区大原、
桂坫等,1932年刊行《正声吟社诗钟集》,为社盟1931至1932年间社课,收录作品三部分,分别为
52人的诗钟、20人的诗词及13人的书画作品。
此外,部分遗民如江孔殷、朱汝珍、桂坫、岑光樾、梁广照等的诗作又收入1956年刊行香港的
《现代诗选》。《现代诗选》赞助最力亦包括桂坫及岑光樾。诗集的刊行,旨为旅居中国大陆以外之
“海外人士”,“搜集行箧之所藏、掇拾亲旧之遗稿,选其菁华,付之梨枣,分期印行”@。《现代诗选》
第一集分甲、乙二编,甲编为民国后方去世的诗人诗作,共90人,乙编为当时健在者64人的作品,
皆为清末民初以后以诗鸣于世的中港诗人,多为粤籍人士。
寓港遗老皆出身举业,多擅诗书画金石。他们在香港留下大量墨宝,如楹联、碑记、书信手稿等,
当中书法艺术、清词翰藻皆有可观,乃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香港保良局文物馆2002年出版《保良局
楹联汇辑》,将其所有建筑物的楹联出版成册。保良局建于1878年,以保赤安良为宗旨,为香港历史
最悠久的慈善团体。该局落成时,邀请居港太史等硕彦赐题对联,并将联语刻镌各建筑物楹柱,志其
志业,广大市民亦得以观赏其联语造诣,并观摩各太史的书法@。学海书楼多年致力搜罗各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 教案教学设计.docx VIP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pptx VIP
- 《饮用水源保护区》课件.ppt VIP
- 2025医疗器械偏差管理规程.docx VIP
- 三、功(教学课件)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15篇 .pdf VIP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2025解读.pptx
-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规划.pptx VIP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T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PPT课件(带内容).pptx VIP
- 大数据分析师(高级)试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