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下的民居.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 新月下的民居 刘 谓 (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鸟鲁未齐,830002) 【摘要】该文分析了喀什老城区的历史背景以及繁衍方式,并详细阐述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域 老城区的必要性、措施、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喀什市老城区}维吾尔族民居;抗震救灾改造傈护 喀什,维吾尔族称喀什噶尔,是古代疏勒国之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属 汉西域都护府管辖。唐代在此置都督府,以疏勒王为都督,在此置军镇,隶属安西都护府。 10世纪时,这时是哈拉汗朝的政治中心之一。12世纪时属黑契丹(西辽)王朝。16世纪初, 这里是东察哈台汗国都城,史称“喀什噶尔汗国”。光绪三年末(1878年初),清军平定阿古 析叛军,喀什光复。光绪九年(1883年),清朝于新疆建省,在此置疏勒直隶州,辖疏勒附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州为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由疏附县分出,置喀 什市。 喀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要冲,为中国和西方以及南亚文化融合之 地,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为喀什留下了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如艾提尕尔清真寺、阿 巴霍加香妃墓、莱宁古城等),还保留了全疆乃至全国独具一格的古老街区和民居群。1986 年1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喀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现已发现仅存在于地上的具有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多达20多处,大多被列为自治区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一致公认,喀什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化圈之 一——古疏勒文化圈的中心代表。 根据我们现场的踏勘,喀什市历史文化区集中分布在人民路以北,解放北路东、西,以及 东湖以北的高台三个片区。 在上述片区内房屋栉比,民居密集(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3~3.5万人,局部密度达 4.93万人),临街遍布不同类别的传统手工作坊和商贩铺面。巷道纵横、曲折错综,巷道中 随处可见危立的过街楼。不少巷道深邃幽暗,不少民居建筑互相依存,加之20世纪70年代 的“深挖洞”形成地下数不清的洞道,在高台还有陶工挖掘陶土后废弃的地下矿井。这些暗 藏在地下的坑道、井洞,成为这些民居的安全隐患。 在这些古老街区,还普遍存在供电线路不规范,给排水系统极不完善,更缺乏防火设施, 卫生条件也很差。一旦发生火警或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居民房舍 大都经历五十年以上,有的七、八十年甚至一百多年未经整修,成为危房(或地基下沉,或墙 壁开裂)。一旦发生强烈地震或引发火灾,居民疏散、救护车、消防车的流动都将严重受阻。 · · 352 新月下的民居 喀什市属地震多发区域,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及多年来的文献记 载,初步得出,在老城区大范围内即4.26km2内,生存着12.58万人,尤其是在局部1.62平 方公里区域内,居住着11566人,其中约15%的民居不须加固,它们主要是近几年来新建的 2~3层民居;17.5%的砖木民房仍须加固;7%的土木建筑需要加以维修;36.9%的土木房 屋须加固;23.6%须拆迁安置新居。由于老城区地下人防地道很多,构造复杂,地上建筑的 质地参差不齐。同时,也正是由于老城区民居的特有城市观与细胞衍殖的发展模式,形成了 历史上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其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的特殊性,是其成为历史文化 名城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地震的角度出发,历史文化名城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喀什市的 城市特色与人文景观及特殊的民居形态,就是由于其交通不便、空间密度大、建筑形态构筑 自由而在全国独树一帜。因此,在拆迁、搬移、加固、修复、重建等的比例上,我们进行了认真 细致的分析,即要满足抗震救灾的要求,同时,要确保老城区优秀传统民居不受破坏,以保护 八大片为群体成片保护,以散落的28座优秀民居为典型单体民居进行保护,同时适当保护 八大片、28座重点民居周围的民居保护,以便使老城区具有一定的土壤与文脉。一是道路 畅顺,以便救援、抢险;二是民居建筑的密度要小,以避免相互倒塌伤人;三是扩建疏散场地, 以在避震时,作为避难场所。 我们将库孜齐亚贝希(高台)区的民居进行全方位整体保护,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其地 形较为复杂,高差十几米,公用设施耗资巨大;二是当地居民多从事专门烧陶制瓦罐,地下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