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陕西省200年精神医学及心理卫生学术年会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初步探讨
岳晓斌刘飞虎唐卫东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
老年痴呆中的50%-60%。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通常还伴有非认知的精神行为障碍。
本病病因不明,最新的研究显示血管危险因素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脑缺血的多种危险因素可
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颈动脉是最易发生粥样硬化的血管之一,因此我们对AD患者进
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AD的关系。
l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病例组: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老年科的确诊AD患者共计2l例,排除合
并心脑疾病患者及不合作者。病例组诊断标准:采用ICl}-lO(1992)的标准:1)存在痴呆2)
潜隐起病,缓慢衰退3)无证据提示精神障碍是由其他躯体疾病引起4)缺乏突然样卒中发
作5)如血管性痴呆先于阿尔茨海默病则不能做出诊断,若并存则并列两种诊断。
1.1.2对照组:随机抽取老年科其他精神疾病患者30例,主要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睡眠障碍等。
1.1.3病例组平均年龄70.5±10岁,男10例,女1l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9.7-1-9岁,
男14例,女16例,两组经统计检验,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仪器:阿洛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0MHz宽频线阵探头;检查方法:采用颈动
脉常规检查法,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窦部、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窭部远端两厘米),
先行纵切观察,然后横切观察,主要观察血管形态、结构、腔内有无斑块形成及部位.检测
指标:1)血管内径2)血管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增厚,1.21为粥样斑块形成)3)斑块大小、形态、回声特点。
1.3统计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包,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比较用x2检验,两
组间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pm笏为有统计学意义,取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病例组和对照组内径比较结果
100
陕西省201
0年精神医学及心理卫生学术年会
检测结果表明(见表一),两组间采用t检验,左颈总动脉(LCCA)、右颈总动脉(RCCA)、
测血管内径不同。
表一两组间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比较
2.2病例组和对照组脉粥样硬化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见表二),IMT及斑块形成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病例组I盯正常5例(23.蹁),
IMT增厚5例。(16.7%),粥样斑块形成2例(6.7%).IMT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两组间均有明
显差异,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认为病例组Il[T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要高于对照组
表二两组间IMT及斑块形成比较
以上结果显示病例组较对照组的CCA和ICA内径扩大和IMT增厚发生率增多,颈动
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检出率增多,主要的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内.膜增厚,内壁欠光滑或不光滑,
严重患者可见大小不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增
加或减慢,并可形成涡流。
3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有研究证实,血管
网状结构的损害可引起血流供应和脑灌注不足,在AD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刈近年来
提出了AD的血管性病因假说。鉴于AD患者多伴有脑微血管病变,推测脑缺血可能是AD的
初始触发因素。虽然尚不清楚AD与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因果关系,但AD脑内存在缺血性损伤
10l
陕西省2010年精神医学及心理卫生学术年会
却是事实,即AD与脑缺血有着相同的危险因素、AD与脑缺血共病、脑缺血启动AD发病、
^D患者更易发生脑缺血等已得到公认嘲.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表明由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
伴随的认知功能损害可单独发生或与AD伴发,可见与AD的紧密联系n1:
本次研究对21名AD患者和30名对照人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日立牌SET-FREE AⅢ系列产品提案书20240628.docx VIP
- AquaECO特灵产品技术手册20231212.pdf VIP
- 中考语文成语易错48道选择题(有详细解析).pdf VIP
-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df VIP
- 海尔物联多联MAX样册2025-4-10.pdf VIP
- 2023年小升初语文专项练习《地名人名拼写规则》(含答案).docx VIP
- 辅警结构化面试题及答案(2025年.docx VIP
- SET-FREE AⅢ产品样册-日立.pdf VIP
- 105656-海尔智慧楼宇检测中心概况(实验室布局,测试能力范围,实验室介绍,数字化测试,实验室认证).docx VIP
- 井控考试试题库(DOC)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