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诊断观、治疗观形成源流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5]袁永明,陈晓.红外技术在中医学的运用.中医药学报,2007(1):53—55 傣医诊断观、治疗观形成源流初探木 李倩胥筱云付新伟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摘要针对傣医诊断观、治疗观的研究目前尚无人详细涉及的现状,本方通过检索正式 出版的傣医药文献及CNKI收载的相关学术论文,对傣医治疗观形成的源流进行了初步探索。 结果显示:傣医诊断观、治疗观形成经历了:1.本能医学时期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2.原始 崇拜时期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3.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时期对疾病认识与治疗;4.近现代对 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四个主要阶段 关键词 傣医学;诊断观;治疗观 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并认 为疾病是可以治疗的。傣族人民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因受傣族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使 得这种认识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 1.本能医学时期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 远古时期即傣族传说中的史前时期,傣语称为“滇腊萨哈”。“萨哈”是时代或时期,“滇 腊”是食绿叶或果实,因而又称为“橄榄时期”或“绿叶时期”。这一时期是傣医药学的 萌芽时期,也是常说的本能医学时期。这一时期医药学知识的获得主要是出于人类求生的本 能。由于此时期傣族先民居于山野石洞,或采食野果,或猎捕禽兽为食,寒暑难避、风雨易 袭的居住环境、生冷坚硬、粗糙难化的饮食或饥饱不均的进食、原始而危险的生产方式、低 下而繁重的生产劳动等等因素使傣族先民长期处于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及生存条件下,疾病或 伤痛难以避免并经常发生,傣族先民逐渐对各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产生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如虫蜇兽咬后的破损,出血、疼痛;跌仆击打后的肿痛、活动不利;进食有害物质后的腹痛、 呕吐、腹泻等。在认识疾病的同时,人们也在寻求解除病痛的药物与方法,这便是傣医治疗 学的开始。从傣医治疗学的萌芽过程中, 人们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动植物的观察来了解疾病以寻求相对应的 治疗方法。 依据于不同的季节、气候环境变化,常有针对性地采食一些御寒、解暑,可以预防疾病 的各种植物,或将这些植物当茶饮用,以求获取繁衍生息的权利。在长期食用野生植物的过 程中,逐渐感知到在所食用的食物中有的味酸,有的味苦,有的味涩,有的味麻,有的气味 辛,有的气味香,有的会使人呕吐,有的会使人腹泻。同时,还发现某些植物的叶片、花朵、 果实、植株、块根不仪可以果腹充饥,而且还有止痛、止血、止吐、止泻、退热等作用。在 《食用白花的传说》中这样记载:远古时候,有个住在野白花(白花羊蹄甲)林里的男子得 了腹痛症,腹泻不止,无法出门去寻找食物,只好忍着病痛采食窝棚边白花的鲜花、幼芽、 嫩叶和一种傣语称为萝木(白檀)的花朵充饥,吃了两三天后,腹痛逐渐消失,腹泻停止。 那男子感悟到野白花的嫩叶、嫩芽和萝木花朵有止腹痛、止泻作用,以后一遇到腹痛、腹泻,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基金课题…一傣医学理论体系的研究(编号;2007C224M) 作者简介:李倩(1987一),女,河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医药理论研究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便采集这两种既可果腹,又能止痛、止泻的植物食用,自己治疗疾病。傣药“光冒呆”的传 说则记载了此药的发现经过:远古时候,有位老人在山林里发现一头跌断了双腿,只能卧地 不能站立的小鹿,他见小鹿痛苦地爬在地上挣扎,便不忍再伤害它,但每天都到小鹿卧的地 方去观察它的动静。老人见那小鹿因为跌断了双腿,无法站立寻食,只好爬在地上专门寻食 附近的一种植物,天天食之,数天后,小鹿跌断的双腿竟然慢慢痊愈,终于从地上爬起来, 走进了森林。老人见那种植物救了小鹿的命,便把那种植物叫做“光冒呆”(意为鹿不死之 药),通过多次的试用,才证明鹿所吃之草有治跌打外伤、接骨之作用,以后老人碰到外伤 骨折便采集那种植物的叶片煮水喝或捣烂包在患处,渐渐地这种植物也就成为治疗外伤骨折 的良药。人们除采集野生植物为食外,通过”人与兽相随”,经常捕食走兽飞禽,从中感受体 会到某些动物身体的组成部分如肉、血、胎、骨、角、筋等不仅口感不同,而且还对人体有 不同的作用,诸如食后会发热、兴奋、止痛、增力、补气等。认识了不同的动物和不同的动 物器官的价值与作用。 傣族先民在采集与狩猎的原始时期,从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了疾病的产生;感悟到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