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适应证及并发症探讨.pdfVIP

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适应证及并发症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全国头颈肿瘤功能重建与综合治疗专题学术会议·大会发言 3l test back (balloonocclusion,BTO)及颈动脉回流压(carotidpressure)的测定。患侧颈内动脉通 过评估后,再于颈内动脉虹吸部永久性阻断颈内动脉。最后根据患者是否张口受限、:有无颈淋 巴转移,确定不同的手术方案。 结果3例压颈实验、暂时球囊阻断实验均为阴性;颈动脉回流压分别是:77/59(66) 骨残端骨髓炎,3个月后愈合,张口受限明显改善,手术后3年死于肺部转移;病例2手术后1 年半患侧咽侧壁复发,再次放化疗,肿瘤控制;病例3手术后鼻咽出血止,张口受限明显改善, 生活自理,已存活2年半,健在。 结论对部分累及颅底颈内动脉的复发鼻咽癌术前进行有计划评估,挽救该类患者,提高 其生存质量是有可能的。 D14.分化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外科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喉科 吕云霞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术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侵犯气管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肿瘤削 除82例、喉气管部分切除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瓣修复术13例、气管袖状切除术+气管端端吻合 2例。 结果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呼吸平稳,无需气管切开,均无吻合口漏。随访0.6—2年均未 见吻合口狭窄和肿瘤复发。 结论对侵入气管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包括气管袖状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是可行和有效的。 D15.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适应证及 并发症探讨 马泓智房居高 韩德民黄志刚 于振坤 陈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的适应证,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处理。 方法回顾并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5l例甲状腺全切手术的临床资料。51 例均为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腺癌48例,滤泡状腺癌l例,髓样癌2例;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 亢进,l例腰椎转移,2例肺转移。男17例,女34例,男女之比为1:2;年龄5~82岁,中位 年龄50岁,45岁以上28例,占54.9%;51例患者中45例为首次手术行甲状腺全切除,6例因 复发或转移而二次手术切除残余甲状腺,初次手术的45例中,T117例,T213例,B7例,T48 32 2010全国头颈肿瘤功能重建与综合治疗专题学术会议·大会发言 有病例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27例术前颈部超声怀疑甲状腺癌或颈部淋巴转移。12例术前行细 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适应证选择:参照有关文献,我们选择全甲状腺切出的适应证如下:①分化型甲状腺癌.13 以上病变或病变侵出甲状腺叶;②合并对侧颈淋巴转移;③影像学提示双侧腺叶多发病灶;④ 男性;⑤年龄14岁以下或45岁以上;⑥远处转移。 手术方法:术者一般佩戴2.5倍放大镜,全部病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或残余腺叶切除及Ⅵ区淋 巴结清扫术;术中均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喉外支及甲状旁腺解剖,25例行Ⅱ一V区淋巴结清 扫;术前术后检测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功能7项。 1.喉上神经喉外支保护:在处理甲状腺上极时,分离胸骨舌骨肌并向外牵拉,在靠近甲状 软骨处切断胸骨甲状肌,充分暴露甲状腺上极血管,先向外侧轻轻牵拉,分离上极血管与喉体 之间的筋膜,分开包裹上极血管的筋膜,在上动脉上静脉的背侧,可以见喉上神经喉外支向内 侧的环甲肌走行,一般距离甲状腺上极3—15mm自向内行走,以蚊钳向上分离神经,并紧贴甲 状腺上极钳夹切断血管。大约75%以上的患者可以见到该神经,小部分患者可能因为该神经向 内走行的位置较高而不得见。 2.甲状旁腺解剖:切断结扎上血管后,将甲状腺上极提起,将上极内侧及外侧的假被膜解 离,至接近环状软骨下缘水平,在腺叶外侧与内侧交界的背侧,可以见到脂肪团和数支细小血 管附着于腺体实质表面,上旁腺一般位于该位置的10mm范围内,解离该团组织时以小蚊式钳紧 贴腺体分离,出血予以靠近腺体结扎,尽可能的少用电凝,以防影响甲状旁腺的血运;甲状旁 腺比脂肪颜色深。表面有血管纹,在2.5倍放大镜下很清楚,大小约(5~6)mnl×(3—4) mm,大约相当于黄豆的1/2大小。确定上旁腺后,沿腺叶外侧自上而下分离,至腺叶中下1/3 交界处的中后I/3处时,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