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119
研究液一液界面电子传递反应的微液滴电极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前言:微液一液界面的极化现象具有微固一液界面上的特征,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
借鉴Cunnane等的做法 【1],采用一种新型的硅烷偶联剂(WD-10),制作了一种适宜
研究液一液界面电子传递反应的微液滴电极,研究了铁氛化钾/亚铁氛化钾 (水相)
和二茂铁 (油相)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发现该界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实验操作简
单,重现性好,是一个简便实用的研究液一液界面上的曳子传递反应的实验工具。
实验:将中60km金丝在混酸毓酸和硝酸体积比为1:p中微沸30分钟,用三次
蒸馏水洗净,封在洁净的玻璃管中。用金相砂纸打磨成镜面,放在硅烷偶联剂溶液
中浸泡 10分钟,取出,晾干。反复数次,即在玻璃表面形成良好的僧水层。然后
将该电极在王水中微沸约 10分钟,制成一个孔内亲水而孔外僧水的微金孔电极。
实验时将该电极浸入水溶液中超声处理,即得到微液滴电极.实验表明,该硅烷偶
联剂在王水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或者良好的表面修复功能。
一 }ZmitXKM!$J的CypressModel
CS-1807电化学系统上完成,电解池结构如
2
图I所示,实验体系如下:
川 卜一~一}1 , 体系 1:AgjAgClIlOmMTBAC1(W)IIOmm
俘)一 ‘二‘\ H(石了- {TBATPB(1,2-DCE)+IMMFcISI1.5MK,SO.IAu
.4 3 } hole:
} 体系2:ABIAgClIlOmMTBACl(W)IIOmM
(w) }TBATPB(I.2-DCE)IS10.19K,Fe(CN)s+0.02M
(0) }K.Fe(CN).+1.5MK,SO4IAuhole;
/ } 体系3:AgIASC1!lOmMTBACI(W)IlOmM
图t电池结构示愈图。1()工作电极:(2)}TBATPB(1,2-DCE)+1mMFcIS10.1MWe(CN).
参比电极:(3)金丝:(4)翩化玻璐. }+0.02MK,Fe(CN),+1.5MK,SO,IAuhole.
! 其中,6表示所研究的液一液界回。
2分别是体系1和体系2的循环伏安曲线,扫瞄
速度为10mv/s。体系的处于理想极化状态,没有法拉第电流通过该体系。说明在体
系1和体系2所示的油/水界面的两相中,无论哪一相中没有电活性物质,都不会
有电子传递反应发生。曲线3是体系3在扫瞄速度为1mV/s时的稳态极化曲线。此
时,有明显的法拉第电流响应,表明在体系 3所示的油/水界面发生了电子转称反
Fe(CN)6-(W)+Fc(O)=Fe(CN)6(W‘)+Fc(O) (1)
其极限扩散电流为;
A119
I,=4nFDcr (2)
由此可以计算出二茂铁及其阳离子在 1,2一二氯乙烷中的平均扩散系数为
7.2x1Vc浦/S.电势 E与 lslft,l1/IJ的半对数关系如图3所示,其斜率为
64mV/decade,表明在该界面上二茂铁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很可逆的单电子过程.
图4是体系3的循环伏安曲线。根据K.Aoki等提出的方法 3【1,可以得到无因
次参数尸与扫描速度v的直线关系图,由其斜率可以得到二茂铁及其阳离子在1,2-
二氯乙烷中的平均扩散系数为6.8x104cm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子病历若干关键问题地研究.pdf
- 电解法回收化学镀镍老化液中镍地研究.pdf
- 电铸超细晶Cu超高速变形机理的TEM的研究.pdf
- CdIn-%2c2-S-%2c4-上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地研究.pdf
- 二维蜂巢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pdf
- 半焦脱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研究.pdf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的研究.pdf
- 赤潮毒素--软骨藻酸和双链DNA+相互作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研究.pdf
- CO传感器抗氢干扰探究.pdf
- 阿根廷滑柔鱼不同群体的耳石与角质颚形态差异研究.pdf
-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YBCO薄膜表面形貌地研究.pdf
- 10cm×10cm+DSC太阳电池地研究.pdf
- GD02-014基于带宽扩展的共线准相位匹配光参量过程探究.pdf
- CSAMT勘探中场区、记录规则的解析探究.pdf
- 薄试样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形成原理的研究.pdf
- 地震电离层VLF电磁场频谱全球特征的研究.pdf
- VRLA蓄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地研究.pdf
- 46.链脲佐菌素诱导宫内高血糖性高出生体重子代大鼠模型建立地研究.pdf
- 表面合金电催化剂上甲酸氧化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的研究.pdf
- La-%2c0.7-Mg-%2c0.3-(Ni-%2c1-x-Co-%2cx-)-%2c3.5-(0≤x≤0.5)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