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 油 化 工
·302· PETROCHEMICALTECHNOLOGY 2004年第33卷增刊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乙烯的研究
何 琨1,马紫峰1,吴德荣2
(1.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30;2.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120)
[摘要]f随着乙烯原料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二氧化碳C02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不断增加的负面影响,从c02出发催
化加氢直接合成制取乙烯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综合利用的思路和方法。1K—Fe—MnO/Si一2催化剂
数据齐全、性能可靠、指标先进,具备了与传统蒸汽热裂解制乙烯竞争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催化剂有望在
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乙烯;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碳一化学
221.21l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Q
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石脑油等宝贵石油资源蒸 温度的升高,生成CO的AG迅速下降,生成低碳
汽热裂解制备乙烯等基本有机产品¨o;随着石油资源 烯烃(c≠~c亍)的AG却逐渐上升;因此,反应温
的日益减少,人类能源消费旧。面临重大变革。另外, 度对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产物分布影响很
co:在地球上贮量极为丰富J,其在大气中的含量约大;C02加氢产物的AG值见表2。
为o.03%一0.04%,总量约为2.75×1012t;而且¨o全 表1 C02+H2合成低碳烯烃的热力学参数
世界每年以消耗1.0×109t标准煤计算,向大气排放
约3.5×109
t的CO:。近年来开展的CO:催化加氢
合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长远考虑∞J,由CO:加氢直接合成乙烯的工艺间
接路线更为经济。CO:直接制取乙烯采用费一托(F
温度/
—T)法;但由于传统F—T法合成得到的乙烯在催化 产物
250 300 350 400
剂潘陛、选择性、寿命、价格Mo等性能指标嵋。离工业化 o —32.6 —50.4
C0 6.2 2
尚有很大距离,因此目前的研究集中在提高催化剂的 oH4 —76.3 8 o7 —48.7 —37.7
C2H4 —7.2 1.3 3.7
性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C2H6 —42.0 ““一o 2 3 一18.0 —9.2
1催化加氢的反应理论∞1 C3H6 —15.6 3 o乞o —3.8 一O.2
o 一11.4 —3.8
C3H8 —33.4 l 8
C4H8 —16.1 5 o —3.4 O.2
1.1 C02的性质
30.1 o乞“乞■一c:乱L良L王 l o■豇■丘o■丘 3 —9.6 —2.7
C4H10
由于CO:具有弱酸性,具备气固相反应的首要
条件——气体在催化剂固体表面吸附的功能。 1.3反应机理
CO,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