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穗牛鞭草无性系草群冠层结构与光分布的研究.pdfVIP

扁穗牛鞭草无性系草群冠层结构与光分布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地资镉E经营管理与生态环期临理 扁穗牛鞭草无性系草群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的研究 杨春华1李向林2 张新全1 何峰2左艳春1 (1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雅安625014:2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 cv. 摘要:试验于2003年5—6月在种植密度为100株,m2的新建‘广益’扁穗牛鞭革(Hemarthrla compressa Guangyi)草地中进行,利用数字冠层图象分析仪测定了‘广益’扁穗牛鞭草再生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冠层结 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叶面积指数(LAI)螬加,当植株生长到30~40cm咀上,叶面 积指数增加缓慢。再生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叶片倾角(MLIA)在40一500之间.牧草收获时,直射光透射 率(TCRP)由上至下递战,在群落中分布均匀,枯黄叶片少,杂草受到抑制,单位面积牧草产量高 (5456,85kg/Itm2.DM),冠层结构合理。 关键词:冠层结构;光分布;‘广益’扁穗牛鞭草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要靠太阳辐射并进入生物圈来维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这种辐射能以化学能的形 式固定下来。牧草的光合强度高低和光合产物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之一是受群落结构和群落光分 布的影响。分析目前的研究文献,人们主要集中于农作物和森林树种的枝叶方位角、水平角、分枝夹角、 数量以及与光合效率的关系,冠层结构模型的研究,植冠结构测量方法和技术的探讨”“。3“】。牧草栽培者 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以获高产。因此,从生产角度来说,最有实际意义的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牧草植 物群体的产量。为研究群体结构的功能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主要对冠层结构(Canopy 分析,即对植物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器官的数量和空间排列方式,其要素包括植物的叶、茎、枝、花和果 实等的大小、形状、角度、位置分布以及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牧草的冠层结构不仅显示牧草的 形态建成,而且表现牧草的生物生产潜力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因此,开展牧草冠层结构的研究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广益’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方地区高效草地农业系统中的重要草种。国内对牧草生产潜能的评价研究较粗糙,有关牧草冠层结构与产 量关系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为了挖掘扁穗牛鞭草的生产潜力,寻找更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我们在扁 穗牛鞭草无性系种群密度、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无性系种群冠层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 深入了解其生态生物学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产量的关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四川省洪雅县阳平种牛场牧草试验基地,地处洪雅县城关镇南郊青衣江二级阶地上,东经 1026 55’,纬度29。37’,海拔416m,土壤为老冲积卵石酸性黄壤。土壤粘、瘦、凉、有机质含量偏低, 试验前对试验点土壤样品分析显示:土壤PH 10.109 5.13,有机质28.1349/kg,有效N155.449/kg,有效P 35.74 me,g,有效K 基金项目t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璜(2092-19,-02A)壹助。 草业科学增刊 簟业科掌与拽术创新 5101.2℃。 1.2试验材料 ‘广益’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繁殖。 1.3实验方法 o在这 很多学者把作物整个群体分为三个层次:光合层(叶、穗层)、支架层(茎层)、吸收层(根层)盼61 个层结构中,研究者长期重视光合系统(叶)和非光台系统(茎)的空间配置和与这种配置有关的小气候环境条 件对物质生产的影响,Mohsi和Saeki(1953)把这种群体层次结构称为“生产结构”【7J。 本试验也采用这种分层模式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