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近40年干旱气候特征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南地区近40年干旱气候特征分析1 李奇临1范广洲2一周定文2蒋竹将2余君1 1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重庆401147,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挲院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Jl|成都610225,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 瞀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为了研究6t象干旱指数对西南干旱的脏测状况.本文利用西南地区90个4{象站台的观铡资料, 基于一种改进的综合气象千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近40年的下翠气候特征。本文主要是从 干旱发生频率、十早发生等级的特征、干旱日数的演交特征以及四个季节的特征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综合气象千早指数:气象手早:西南地区:气候特征 1引言 干旱灾害是对人类及其社会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灾种之一.干旱 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造成了众多的不利影响。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 现象加剧,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强度逐渐增大,干旱事件也呈现明最的上升趋势。干旱 已是找国甄南地区第一自然灾害。2006年中国气象局提出了《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 ,规定了五种干旱监溅的单项气象干早指数和综合气象干早指数(即cI指数),cI指数 已经_匣用于全国多个气象局的干旱监测业务中。 根据文献调研的结果发现。西南地区春旱较频繁”j,云南省旱灾中眷旱占70%,四JI|地 区干旱情况也比较严重,发生概率最高的是绵阳、简阳和威远一带,冬褰连旱的概率很 高,平均三年一遇,严重地区干旱持续150天以上,夏秋季干旱较为严重,而冬、春季发 生次数最多,特别是云南地区冬季气温偏高,中部及两部地区有7至9年发生冬早,伏单 主要发生在25‘N以北,33。N以南的黔东、川东以及长江中F游地区:段旭等”。学者指 出。干旱一般从上~年的lO、11月份开始,到下一年4、5月份,干旱主要出现在冬春季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夏季风与东讵夏季风的相互关系研究”(编号: 41275D79):两家科技支撑计划.延伸期数傻预报预溉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9BAC5IB03):围家青年科 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绕流系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编号;重庆市气象局2013年业务 技术攻关项目ywgg.201309 第一作者简介李奇临,女,1987年3月出生。四川泸州。重庆市气象局就业,|}!}=气象信恳与技术缳障中 心部门,主要从事6℃象资料处理工作。E-mail:liqilin001@126.601111。 节;四川威远、得荣至云南奔子栏一带的金沙江河谷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50m,西南 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经过商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蛉等山脉,才能到达金沙江河谷地 区,但由于气流在途经的众多山脉迎风坡常常成云致两,水汽逐渐消耗,可见这一地区的 干旱是由于地形造成的㈤:黄世芹等隋3通过Morlet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51—2004年 贵阳市爱旱的发生周期,指出贵阳夏旱以5.3年、10.5年和28年周期振动最强:2003年 我国南方大早,郭锐等瞄分析了降水异常与春夏高空环流场和温度场异常的关系;李永华 等H:研究了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指出此次早情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大关系,属于副高控制型高温伏早;贺晋云等聃3通过计 算地表湿润指数,统计了西南地区1960-2009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研究表明四川西南部 和贵州北部是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的地区,20世纪60—80年代极端干旱逐渐减少的 趋势.90年代明显下降,整个地区转湿,21世纪后,极端干旱事件增多,且增幅较大。区 域问差异却明显减小。对于2009/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事件的研究,王斌等阿3分析了 此次干早事件的演变特征,指出从2009年秋季10月份开始云南地区最先出现千旱,11月 至2月逐步发展到西南三省,由于降水的持续偏少,而加霪了旱情,至3月早情减弱;李 强子等“们利用环境减灾星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建立旱情遥感监测西南地区旱情主要应用于 农业方面,研究指出云南地区的旱情自2009年10月以来几乎没有缓和过,贵州则在2月 底和2月中旬出现过两次缓和。杨群等…1指出夏早是贵州铜仁地区主要灾害之一.夏旱发 生频繁最高,几乎年年发生,主要表现为总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温高的特点:周连 童、黄荣辉“21利用1951-2000年逐日4个时次的台站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我国西北地 区干旱、半干旱区春、夏季感热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北地区春季热感增 强时,西南地区降水偏少。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