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载铅氧化铝对煤油中硫醇硫的吸附脱除的研究.pdf

载铅氧化铝对煤油中硫醇硫的吸附脱除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一 塑二旦全望堑塑垡堂堂查堕塑垒丝壅叁 载铅氧化铝对煤油中硫醇硫的吸附脱除研究 杜建云12庄源益1(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2天津师范人学化学,j生命科 学学院,天津300074) 燃料油中所含的有机硫化物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污染人气环境;且二氧化硫毒 害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因此,燃料油的深度脱硫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尤其是以高硫原油生 产的燃料油中,含有人量的有机硫化物,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燃料油的清沾化~ 脱硫脱氮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以生产更清洁的油品。我们在综合了催化加氢、氧化、萃取氧 化、生物技术脱硫等的各自优缺点基础上,进行了吸附法脱硫研究。 用活性炭纤维吸附燃料油中的硫醇,国内做了较多的研究。金属氧化物附载型吸附剂吸 附燃料油中的硫醇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在吸附法中,吸附剂的制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 容。我们在前期实验筛选的基础上用粒径为60—80目的氧化铝(A1:0。)为载体,再用铅盐溶 液浸溃,经过干燥、焙烧,制成载铅氧化铝吸附剂。所得吸附剂在加入量为69/L、室温下 对每升中含83mg十二烷基硫醇一1的煤油吸附4小时的吸附量比较表明,铅盐在浸渍液中的 浓度以2mol/L为好。考察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表明焙烧温度以500℃和焙 烧时间以3小时为好。 研究了同粒径的未载铅的氧化铝与载铅氧化铝对煤油中硫醇的吸附。结果表明前者的吸 附鬣最高为I.3mg/g,后者最高为9.4mg/g,两者的差别显著。 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吸附剂白溶液中吸附溶质大体包括下列过程。溶质在整体溶液中扩 散,溶质穿过液膜边界层,溶质在颗粒内部扩散,在吸附位上被吸附等。Nassar[1999]在研 究棕榈果对染料的吸附中认为,在扩散研究中,假设①当时间t=O,溶液中溶质浓度为c。. 且均匀,在粒子中的浓度为0;②扩散过程是径向过程:③只当在扩散的初期,围绕粒子周 同的传质阻力才是显著的。这样,可用下式来描述扩散研究中的速率问题[。 q/q。=f[D0t/r。]“ 式中,q和m分别为t时刻和平衡时的吸附量,D。和r分别为扩散系数和吸附剂的粒径。_【fj q对to 5作图,所得曲线大致可分为三段。中段(to5约为3—8)为寅线。前段不成氨线,但 其变化率最大。后段趋势变化最小。中段居中。Nassar[1999]认为,前段反映膜传质效应, 中段反映颗粒内部扩散效应,后段由于整体溶液浓度减少导致扩散速率降低。载铅吸附剂吸 附硫醇曲线的前段是凸形线,因此,膜扩散速率均较快,或者说初期传质阻力较小。由中段 5),为0,52。它只用于表示粒内扩散行为, 的直线斜率可以算出一个速率参数K(mg.g~.to 它也不具有一般的速率常数的量纲[Nassar,1999;Mckay,1980]。 载铅氧化铝吸附剂对硫醇的等温吸附曲线从其形状看,为前凸后稍凹形曲线。这种曲线 的出现说明吸附过程包含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也可能在整个浓度区间都是以物理吸附为 主,尤其在高浓度区吸附萤的提升有利于吸附柱中的操作,可压缩吸附带,稳定其运行。对 吸附等温线,当用BET方程进行拟含时,高浓度区的三个数据点偏离直线,并出现没有规律 eMxHH方程也不能很好地筠述这一吸附过程。 7L) 用载钳氧化铝吸附剂进行了顺流式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往柱中通入含硫醇(95rag 的煤油的流速是每小时一个床体积(1BV)。试验结果显示通入96个床体积的含硫醇煤油, 其流出的煤油中残留硫醇仍小于2.55mgI。1(我们设定的穿透浓度)。从穿透曲线的形状(穿 透后出流浓度剧增)可看出吸附柱内吸附带的运行状态良好。这一结果与其等温吸附的试验 结果是相符的。另外,从柱中流出的煤油已近无色(原煤油中的发色杂质使煤油为十黄色)。 经多次测试,流出油中的铅为原煤油中铅的16%一18%,这表明在动态吸附过程中吸附剂中的 斜}没有析出,且有脱除煤油中铅的能力。当解决了吸附剂的再生(这个内容尚待做进一步硼f 究)技术厉,脱除煤油中硫醇硫使煤油绿色化的吸附技术l:艺应该有应_L{=|前景。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