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钢热加工过程物理与数值模拟.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结构钢热加工过程的物理与数值模拟 摘要 随着现代形变理论的发展 对结构钢热塑性成形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宏观定性的试验研究 而是着重于内部微观组织的变化和力学性能的预测和控制 钢在热变形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微观组 织的变化 诸如动态/静态回复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以及随后冷却过程中的奥氏体组织演变等 因此 对这些阶段中发生的各种冶金现象进行数学描述 可以实现结构钢控制锻造的计算机模拟 以达到预测和控制热成形产品质量的目的 采用单道次 双道次压缩和单道次压缩保温试验等物理模拟的方法 对35CrMo和20CrMnTi 结构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规律进行了研究 35CrMo和20CrMnTi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形变条 件均为 T 1000C 1 两种钢的变形激活能分别为 378.16 KJ/mol 和 411.45 KJ/mol 采 e 1s 用加工硬化率 应变 图可以准确地判断钢中发生动态软化的类型 提出采用 可以方便的 - - 确定动态再结晶开始应变 最大软化率应变 和达到稳态时的应变 该方法准确 直观 较为 c * s 全面的得到两种钢的变形特征参数与 参数的关系 本文提出一套计算动态再结晶过程的经验数学 Z 模型 计算分数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并建立了它们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应变速率 形变温 度和奥氏体初始晶粒尺寸对动态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表明动态再结晶动力学随着初 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增大稍有较低 形变温度的升高和变形速率的增大 再结晶动力学明显加速 通过双道次压缩和单道次压缩保温试验 得出35CrMo钢静态再结晶激活能Qrec 动力学方程 静 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热变形造成的奥氏体组织结构变化将影响到奥氏体随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 通过热模拟实验 研究了变形量 变形温度 变形速率和变形后停留时间对热变形奥氏体相变过程的影响 测定了 和 钢在多种热变形工艺条件下变形后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 认 35CrMo 20CrMnTi 40Cr 为变形温度 变形速率和变形后高温停留时间对热变形奥氏体转变过程没有直接联系 但可以通过 对再结晶过程的控制而影响相变过程 再结晶消耗了大量的晶体缺陷 从而抑制相变过程 本文全面 综合考虑热变形过程的储存能变化 在此基础上以超组元模型为热力学基础 得 到了多组元钢在热变形时的热力学参数 并以35CrMo结构钢为例进行了具体计算 采用Cahn提出 的 延伸面积法 推导了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和珠光体转变等温动力学的积分模型 并依据Scheil 叠 加原理和热膨胀实验结果 建立了应用于连续冷却过程结构钢热变形奥氏体向铁素体 珠光体转变 时的动力学方法 35CrMo结构钢的相变行为计算结果表明 相变开始温度 相变分数的计算值与 实测值符合得较好 可以认为 该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热变形及随后冷却工艺参数对变形后产品组织 状况的影响 基于热 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法与金属微观组织演变的数学模型 在MARC 有限元软件平台 I 上开发了一个结构钢热变形过程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化和随后静态再结晶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 对模 拟结果进行了金相法验证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较好预报热变形后 的金属微观组织 提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 根据转变动力学和应用两种类型的 TTT 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相变量 对35CrMo 钢在未形变和热变形后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 转变行为进行模拟 给出了冷却过程瞬态温度场和组织转变的进行过程 计算中全面考虑诸如材料 非线性 相变潜热非线性等非线性问题 并从组织分布上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 最后 对模拟 得到的各相相变开始温度和相变率与前面基于 Cahn 延伸面积法 推导的动力学方程的计算结果 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采用 TTT 曲线回归方程计算相变量并基于温度场 组织场耦合的算法 可以较好的用来模拟未形变或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过程的温度场与组织分布 从而能进行工艺设 计为提高工件的性能打下基础 关键词 结构钢 物理模拟 特征参数 动态 静态再结晶 储存能 热变形奥氏体相变 热力学 / 参数 数值模拟 TTT曲线 温度场 组织场耦合 II Numerical and Phys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Structural Steel during Hot-working Proces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formation theory, the research on the hot-deformation of structural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