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12 大地震”后汶川县城乡空间布局重构研究
温春阳 宋雁 何恺强 李宏志 蔡春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510290)
【摘要】2008 年5 月12 日14 点28 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 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
地震造成汶川县人民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县域城乡空间布局结构,重挫了县域城镇
体系按原规划发展的进程。本文在分析地震对汶川县原城乡空间布局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对口援建
汶川县的契机,提出了“南北两心、纵横两轴、内外五片”的震后城乡空间布局重构调整思路,科学合理
地确定各乡镇人口等级规模、职能定位等,进而提出“功能分置化、交通网络化、设施共享化、用地集约
文
论
化”的实施措施。这是在特殊时期研究山区县震后城乡空间布局调整的一个创新。
业
【关键词】地震 汶川 空间布局 重构 专
院
究
1.前言 研
计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成都平原进入川西北高原的咽喉,东邻彭州市、都江堰
设
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汶川是
划
全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2007 年末羌族
规
乡
占34.9%,藏族人口占18.9%。全县辖6 镇7 乡、126 个行政村、3 个社区,户籍人口105436
城
人。 省
东
2008 年5 月12 日14 点28 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 级地震,汶川是国家确定的10 个
广
极重灾区之一,全县 13 个乡镇均受灾严重,震中映秀镇更是被夷为平地。据统计,全县受
灾人口达 145600 人(含暂住和流动人口),其中死亡 15941 人、受伤34583 人、失踪7662
人。县域房屋、耕地受灾严重,其中 30%的房屋倒塌,67.1%严重破坏,93.5%的耕地受
①
灾,近40%的耕地灭失 。地震还造成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学校、医院
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毁损,工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遭受重创,农业产业严重受损,生态环
境严重破坏,全县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642.5 亿元。
地震不仅给汶川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改变了各乡镇的区位交通条
件、可建设用地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各乡镇未来经济发展规模以及相互间的联
①.汶川县灾后重建规划小组 . “5.12”特大地震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方案,2008.8.
1
系通道,破坏了县域城镇体系的正常发育,改变了县域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2008 年6 月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确定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
县,2008 年 7 月初,广东省建设厅牵头组织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汶川县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这一规划,肩负时间紧迫、资金有限、问题复杂的特性,
因而从规划思路、工作方式到规划内容均有别于常规的城镇体系规划。灾后城乡空间布局的
重构是汶川县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将作为县域范围内统筹各乡镇发展,指导人口、
用地、基础设施以及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he game theory" 的汉译法.pdf
- ''百,'口植物名称及原植物考证.pdf
- ''菜园租赁''经营模式调查分析木.pdf
- ''工学结合'模式下园艺高职《 花卉生产技术》 教学改革.pdf
- ''奖出限入" 外贸政策的适变与推新.pdf
- ''杏园探花宴” 探赜.pdf
- ''有诗为证'' 从被批判到被理解.pdf
- " 没有了中国" 20 世纪30 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反思.pdf
- " 十二五" 期间高水平特色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瓶颈与突破探析.pdf
- " 五配套" 生态家园模式经济效益评价.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