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
毛状根核基因组中己整合了外源砌质粒的T-DNA片段。燕飞等【】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对药用植物胀
inflat
Bat)进行转化,诱导其产生发根。在发根诱导过程中,分别用不同菌液浓度、
果甘草(Glyeyrrhiza
不同浸染时间对胀果甘草子叶、胚轴进行转化处理,统计、比较各条件下的发根率,结果表明,用
稀释2倍的菌液浸染子叶8min时,发根诱导率最高,为56.49%.何晨等IJ用一株产B.葡糖醛酸酶的菌种
HC.12对甘草进行液体发酵转化.通过对菌种复合诱变以及应用系统数值化及灵敏值系统调控技术
优化了发酵工艺,把甘草中不足0.1%的甘草次酸的含量提高了20倍以上。经过柱层析及HPLC及A1H
NMR鉴定分离得到了甘草次酸纯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发酵甘草于未发酵的生品对照甘草具有
抗炎活性和镇痛作用显著性效果。
5.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可发现:
(1) 内生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①内生菌有促进甘草生长作用,内生菌可与病原菌
竞争营养或直接产生拮抗物质而抑制病原菌,从而促进甘草生长。②有些内生菌可产生活性物质。
③内生菌在甘草不同部位及不同月份的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另有研究表明,内生菌能产生与
宿主相同的活性物质pJ,王兴红推测内生真菌可能与中药的道地性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内生菌能增
强宿主植物的抗逆性u,这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这些成果对于甘草内生菌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 根瘤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根瘤菌能够通过与甘草共生,引起甘草根部或茎部
结瘤,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NH4,从而为甘草提供氮素营养,促进其生长。
(3) 菌根真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甘草和菌根真菌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它们之
间可以交换各自所需的物质,甘草借助菌根真菌吸收水分、养分和生长促进荆,而菌根真菌也从甘
草中摄取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糖分和其它有机物。菌根真菌是根系的延长和扩展,且比根系吸收水分、
养分的能力大得多,可促进甘草的营养生长,提高甘草的药用价值。
(4) 微生物转化对甘草的作用体现在:对甘草进行微生物转化,可提高其有效成分含量,
用药效果可得剑提高。
总之,微生物是个潜力巨大、尚待开发的资源,对甘草相关微生物进行研究有重大意义,对于
中药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重大作用。
中药动物药的现代研究亟待加强
傅鹏1’2 朱华1 万德光2
(1、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药用动物应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即收载有鹿茸、牛黄、阿胶等67种药用动物,以后历代多有补充。
药用动物具有活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但在现代研究中,与植物药的研究相比,药用动物是一个突出的薄弱部分,
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于:药用动物保护与持续利用技术研究力量薄弱;药用动物生物学基础研究薄
弱;药用动物有效成分及品质评价研究急需深入,多数缺乏现代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药用动物的药理、毒理研究急
待深入;药用动物复方制剂大多数存在制备工艺落后等。
为迅速改变目前药用动物落后的研究现状,亟待加强药用动物的现代研究,以进一步推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
产业化、国际化。主要对策有: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加强药用动物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展药用动物资源普查,
建立基因库;加强药用动物品质评价、有效成分及其药理等现代研究;加强药用动物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加
强人工合成品或人工组成品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及先进经验、技术和设备等。
关键词: 中药,动物药,现代研究,对策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
1.药用动物的应用历史
药用动物是中药的三大来源之一,是整个中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公
元l~2tH=纪形成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和《伤寒论》中即有使用胆汁、牡蛎、水蛭、虻虫等药用
动物组方治病的记载。现存最早的本草文献《神农本草经》中收载有水蛭、地龙、乌贼骨、斑蝥、
蜈蚣、蛇蜕、阿胶、牛黄、麝香、鹿茸等65种药用动物…。公元7世纪,唐代政府编写的《新修本
草》,收载药用动物143种;被后世尊为“药千”的孙思邈(公元581-682),在他撰写的著名《千金方》
中,更多和更卓越地使用了药用动物。公元16世纪,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收
载的药用动物达到461种;18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互动式数字营销策略.pptx VIP
- 《Arm Cortex-M4嵌入式系统——基于STM32Cube和HAL库的开发方法》李正军教材 ppt课件. 第11章 STM32 AD转换器.ppt VIP
- 莆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doc VIP
- 高中课件:公开课:主线式情境教学——反射.pptx
- 抗真菌药临床应用.pptx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中专语文活动策划文案.docx VIP
- 20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pdf VIP
- DB33绿色信贷实施指南.pdf VIP
- 活动1 小游戏-翻花绳.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