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旋花田间发生规律和化学防除研究.pdfVIP

田旋花田间发生规律和化学防除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要做到:一是在亩用量上要适当增加,据试验,每亩用25%异丙隆3009一3509、25%绿麦 隆3509一4009,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到90%一95%,低于此用量,防效明显下降,据宜 效分别为97.2%和99.O%,亩用50ml,株防效仅为70.8%,10%骠灵乳油要达到此效果, 杂草,低于此羹,效果均不理想;三是用药时间和方法,由于蔺草的发生高峰在麦子播后2 ~3周才开始,其高峰期可延迟到12月上旬,有的年份到中旬,时间较长,所以在用药方 法上可采取一封一杀,套播麦田可采取播前或播后至水稻收割前3—4天用25%绿麦隆250 。3009拌化肥或细潮土在稻叶无褥水时均匀撒施田间,用药后田面保持湿润不积水,等茼 草发生高峰结束时,看田问草量可进行第二次用药。板茬麦可在播后7~10天作土壤处理。 苗后茎叶处理,取代脲类除草剂异丙隆、绿麦隆及其混剂,用药时间11月15—25日为宜。 骠马、骠灵可延迟到12月10日前,后期茎叶处理对部分田块春季蔺草数量偏高或冬前未能 果可达95%左右,但大麦田禁用。 田旋花田间发生规律与化学防除研究 郭青云涂鹤龄邱学林辛存岳郭良芝魏有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续90天,高峰期在6月上旬.占整个萌发期的64.7%以上。田旋花根状茎最适萌发深度为75era,最适萌发长度为15cm。 花期约60天,果期约45天,单株结果量平均为40粒。春秋两季刨挖田旋花根状茎,室外露天存放约72小时,失水率达 到72%以上时,萌发率为0。实生种子有体眠习性,萌发高峰期,室内网袋放置133天.萌发率26O%,室外埋土存放15 天.荫发率589%。在小麦3叶至5叶期,孕穗至至抽穗期.田旋花株高;鲜重对小麦表现强烈竞争优势。田旋花N、P、 8%一106 K含量比小麦高12 6%,植株覆盖度与小麦产量、有救小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田旋花,生物学特性,危害 arvensis 田旋花(ConvlovulusL.)别名箭叶荷花、中国旋花,多年生杂草,具有直根和 根状茎。直根人土较,概状茎横走。平地、渠边、菜地均有分布,危害小麦、青稞、油菜、 蚕豆、豌豆、苗木等各种作物,是农田的重要杂草。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18种危害极为严 重的杂草(恶性杂草),田旋花被列为其中之一。一年生杂草的生物学特性与防除,野燕 麦【lJ,野芥菜【2j,密花香薷已有研究报道,但多年生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报道很少。 田旋花出土较迟,但田旋生长有发育迅速,5月下旬以后,田旋花迅速起身,缠绕在作物之 上,严重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生长后期,严重危害地,作物倒伏。1992年一1993年间草害 调查,以西宁为例表明,田旋花发生频度为89.4%,危害指数为26.4。为更好防除田旋花 提供科学依据,1992年~1997年作者研究了田旋花的田间发生规律及危害损失。 267 I材料和方法 1.1田旋花发生规律 1.1.1田旋花地上部生物学特性 1.1.1.1生长发育及繁殖习性观察:誊季小麦播种后,田间定株标记观察田旋花生育期。 每5天记录一次,系统观察田旋花生长、分枝、开花习性和结果量、落粒性,明确繁殖能力 及脱落率。 1.1.1.2生长竞争测定:在田旋花自然发生的麦田内,于小麦三叶一心期、分蘖期、孕穗 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样,测量小麦、杂草株高及地上部鲜重。每期取样30株,计算杂草 与小麦的高度比及单株鲜重比。在小麦三叶期、拔节期及孕穗期,随机取小麦、田旋花样品 在院分析室分析N、P、K含量。 1.1.1.3种子休眠性:采集田旋花成熟种子,分别在温度15C左右,湿度41%的室内网袋 放置与田间埋土存放,种子埋在植保所试验田内,含水量19%,埋深约15em。从1993年7 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15em处平均地温7.5℃。每月取300粒,在15℃左右的试验室内做 发芽试验,重复3次。10天后记录萌发种子数,计算萌发率。 1.1.2田旋花地下根状茎生物学特性 1.1.2.1田旋花根状茎出土规律:田间定点,每点面积lm2,共3点。4月初小麦出苗开始 时,7天观察一次,记录各点内田旋花的苗数。计算田旋花根状茎出土百分率。 1.1.2.2田旋花根状茎分布:从田旋花出苗起,在农科院附近田块,沟边等处人工刨挖地 下根状茎,观察其分布等点。 1.1.2.3田旋花根状茎在不同条件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