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丙烯基铝原位电化学聚台涂层研究 587
丙烯基铝原位电化学聚合涂层研究
昊少晖 张暖 陶映初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 武汉430072)
电化学聚合(ECP)是将有机单体溶入含有电解质的适当溶jf|】中。单体在电极表面发
生电聚合形成不溶膜的电化学过程。自1979年Diaz首次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导电性聚
毗咯薄膜之后,ECP即成为制备导电聚合物的主流,已从芳环或芳杂环发展成各种芳杂
稠环,人们企求发现更具吸引力的新体系。由于丙烯基相较芳烃来源方便,结构简单,
屏蔽位阻效应小,活性浓度高,电化学响应信号大,形成的ECP膜,其有较大的化学、
机械和电化学的稳定性,因而是引人瞩目的有机单体。本工作采用恒电位法,使丙烯酸
究了支持电解质,单体浓度和电聚合电位等对成涂的影响,讨论了ECP机理。
1 支持电解质对聚合成膜的影响
表1所示:
表I几种支持电解质的ECP状况
支持电解质 终止电流i加徂·cm。成膜状况(AA/ANIAM)
初始电流14mAcrll4
CAA/A,q/AM) CAA/AN/AM}
空白 0.98/0.14/o.35 1.10,o.12,o.33 少许覆盖物,无膜,无涂膜
AlCl3 7.53/2.18,4.10 0.17/0.07,3.20 灰白厚层/灰黑厚层,灰色
涂层
H2S0414.0,6.20,3.14 12.7/4.76,3.26 透明薄层/透明极薄/极薄
涂层
NaN034.90/0.98/1.52 1.80,1.68/1.58 透明极薄/无涂层无涂层
(o驻西)4NBr—-,0.48/0.15 —∞.32/o。16 —佣i均匀涂层,薄涂层
表t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对3种丙烯基衍生物的ECP影响较大,其中添加A1C13
后,ECP始末电流变化显著,都在AJ表面形成均匀涂层。
2单体浓度对聚合涂层的影响
反应1h后,膜层厚度随单体浓度的变化如图l所示。
第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图l单体浓度对涂层厚度的影响 图2聚合电位对涂层厚度的影响
口AA oAN●AM 口AA OAN—AM
由图1曲线可见,随单体浓度增大,膜层厚度增加。特别是AM,当浓度从2.0tool·L“
膜和AN膜均薄一些。
3 电聚合电位对涂层厚度的影晌
下,室温下ECP反应2h后,所得膜层厚度随聚合电位的变化如图2所示。对于AA.聚
合电位低于6.0V时难以成膜,高于8.0V时生成较致密的均匀膜,对于AN,聚合电位低
电位的变化较小,对于AM,随聚合电位增高,膜层增厚,并呈”阶跃式一改变,聚合电位
低于8.0V时,涂膜薄而均匀,高于8.0V,滚膜较厚且不均匀。
4 ECP机理
分子化合物,但在电解液中水解成多种形态,主要以羟基铝的形式参与反应,对于AA,
饱和烯键和青基消失,出现烷基和胺基,即生成胺类聚合物;对于AM,酰氧碳正原子中
间物在铝阴极表面发生亲电反应而生成胺类聚合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U-St超浓乳液聚合地研究.pdf
- O〈,2〉、金属电极/YSZ界面电化学研究.pdf
- TMPCI%2fTiCl-%2c4-引发体系引发IBVE活性聚合地研究----电子给予体(ED)的作用.pdf
- Co2在锰催化剂上加氢反应性能地研究.pdf
- MTES对SiO-%2c2-胶体改性研究.pdf
- 1989~1999年古田人工降雨效果探究.pdf
- Mn2O3/SiO2催化剂上湿天然气中乙烷氧化脱氢地研究.pdf
- Penicillium+purpurogenum+Li-3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研究和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初步表达.pdf
- 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磷脂酶A-%2c2-转变温度地研究.pdf
- PGC探究IC卡(摘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