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冰雹生长物理过程参数化研究
房文‘ 胡志晋2 郑国光。
(1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市220044)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0081)
(3中国气象局 北京市100081)
一.引言
冰雹热传输直接影响冰雹的湿增长、融化、蒸发等。过去.在冰雹的热量平衡方程中,
发的测定结果,即:
Nu=2.0+0.5,3.8elo (1)
而郑国光(1994)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利用垂直可控压风洞模拟冰雹生长的实验中.测定
的热传输系数为:在1.104Re5.2.104下,
j7
Nu=0.33*Reo (2)
Nu=O.313*Re“” (3)
Nu=O.I14*Re”‘ (4)
其中(2)式适用于光滑圆球形冰雹粒子,即形状比XL=I;(3)式适用于光滑扁球形粒子,
即Ⅱ=O.67:(4)式适用于表面粗糙度B-2%的光滑扁球形(Ⅱ=0.67)冰雹粒子。
标l、zl、z2、Z3.以下不再说明。
我们将以上四个表达式分别代入胡志晋、何观芳的一维积云时变模式和三维模式参数
化后,做比较计算。
二.参数化方案
在胡志晋、何观芳的一维积云时变模式中,推导了26种主要的微物理过程中水汽、云
滴比水量和冰晶、雨、霰、雹的群体比水量和比浓度的转化率。在对冰雹的干湿增长、融
化、蒸发过程的公式推导中,对其中的积分部分用经验公式做了近似替代,这样造成的计
算误差有10%左右.我们用分部积分和数值积分的结果重新推导了精确的参数化方程,计
算误差为2%左右。
如冰雹的凝华、升华,原模式的参数化方程为:
Svhl=2,咄妒(D,一Qso)o.26√石i:了万N。^。。9I^D.)。9+r(2.9Xo.92.D.+1)】
重新推导的参数化方程为:
SvhZl=2mldP(Qv—Qso)O.17(州一,∥”NjA^‘”
|(丑^D.)241+2.03(^^-D.)。∞+2.06(exp(-2.375)(2^D.)“6“+1)J
SvhZ2=21rkJP(伊一Qso)O.156(pA*,一)…N^^^’2”
k^^D。)2”+2.08(z^D.)1“+2.16(exp(一2.375)(^^D.)。6”+1)j
SvhZ3=2zk。p(0v—Qso)o.057(pA*,∥)。”_Ⅳ。^五33
049(2^D.)…+2.”】
k^^D.)2”+2.33(A^D.)…+1
冰雹的融化、干湿增长等过程自q精确参数化方程也都同样做了推导,这里不再一一倒举。
三.计算结果
我们以张家1:389年7月1日的探空资料做为个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1.雹的干、湿增长临界值(Ch.)
269
12.411)冰雹出现湿增长,之后,湿增长层逐渐变厚,到第54分钟,从云底向上到6.2Km
高度均为湿增长,此时,干湿增长临界值为0.00559/Kg*s,临界温度为一12.029℃:
以NuZl代入模式.冰雹进入湿增长的时间也在第21分钟,高度略低,在6Km高度处,
分钟的5.8Km高度处,此时温度为一9.934℃,以后湿增长层逐渐变厚.到第51分钟.
模式,冰雹在第24分钟5.8舫高度出现湿增长,此时温度为-9934℃,到第51分钟,
℃。四个表达式代入模式均是在24分钟开始有湿增长.但湿增长的厚度不同,采用NuZl
时与采用Nul大致相同,只在21分钟、24分钟时,采用NuZl计算得到的湿增长层比
采用Nul计算的多一层.即增加了200米;采用NuZ2时,湿增长层从27分钟开始比
采用Nul少一到两层,即湿增长变薄,78分钟后两者相同:采用NuZ3时,湿增长层
从27分钟起,比用Nul计算少两到三层,81分钟后两者计算结果相同。
2.冰雹的凝华、升华(S。)
量级,以后逐渐增大,在57分钟时S。1、s,。Z1同在5800米处达到最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