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O:的液相催化氧化吸收冷态模拟试验的研究’
张谊华
200237)
(华东理工大学化物室.y,海-q
钱越英李宗琦俞稼镛 杨存金张文俊罗永才李华芳
(中科院感光所) (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用液相催化氧化吸收法从烟气中的SO。制取H。SO。,这是处理sOz污染的一种较理想的方
法。该工艺的脱硫效率高,操作简单,投资少.具有节水等优点。催化氧化法吸收SO:的过程首先是
SO:溶解到吸收液中,形成亚硫酸,随即离解为HSOi-和soi一,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吸收液
中溶解的o。氧化成s(1/I),并以HS07和sOj一形式存在。
PasinkD3和HussⅢ等学者提出,过渡金属Fe和Mrt对SO:在液相中的吸收具有催化氧化的
作用,可大大提高上述反应的速度。
冷态模拟试验是为热态(烟道气脱硫)中型试验做准备的前期工作,本课题采用以含Fe2+和
Mn:+为混合催化剂的水溶液作吸收剂,在三种模拟吸收装置上.分别考察了催化剂浓度、SOz浓度
和反应温度以及液体喷淋量对SO。的催化氧化吸收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饱和石灰法进行了比
较。虽然两种方法活性相当,但SO:的催化氧化吸收法不会造成堵塞和结垢现象.是理想的脱硫方
法之一。
1试验方法
在s();一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实验室脱硫工艺模拟试验分三步进行:(1)为了评价
mL,sO。和空气混合
m1.的吸收瓶中进行试验.吸收液为100
催化剂及选择操作条件,首先在125
后以鼓泡式进入液体吸收瓶.吊碘量法分析s():的含量。(2)为了验证上述操作条件及选择工业放
大参数.在高Im的带有穿流筛板的有机玻璃吸收塔内进行SO!的催化氧化吸收试验。液体喷淋
量由塑料泵控制.SO:和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
用风机控制风量的大小。(3)为了验证上述参数
rll的有机玻璃塔内进行试
的适应性,在高3.5
验,其处理量比前塔大20倍左右。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催化剂浓度对SO:的吸收效率的影响
首先在装置1和装置2上考察了催化剂浓度
对SO:吸收效率的影响。在装置1上的试验条件
763 L/rain.29C
是:Eso?]一3pg/g.流量为1.1 图i催化剂浓度对so!催化氧化
下反应{而装置2上的[SO?]一3201/*g/g·风量 吸收效率的影响
m1./rain。试验
为24.9m3/h。液体喷淋量为450
-”丸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98l·
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见,在两种装置上.SO:的吸收效率均随催化剂浓度(M)的增加而提高。带
喷淋吸收液的装置2对SO!的吸收效率比前者低。
2.2 SO:含量对催化剂吸收效率的影响
在装置2和装置3上考察了SO?含量对催
化剂的吸收效率的影响。在装置2上的试验条件
X
* 同上所述,其(Fe”+Mn”)催化剂浓度为0.005
稿
善 mol/l。。装置3所用的风量为588.6m3/h液体唼
昏
淋量为0.65
0.005
0 1000200030004000 mol/I。。在装置2上还比较了六种脱硫剂
SOj古量/娜·g~1 (自来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APO-34分子筛晶化过程和机理的研究.pdf
- B一甲氧基一a一邻甲苯氧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的研究.pdf
- CLi<,n>Na<,2>与有关分子的结构与稳定性的DFT计算研究.pdf
- CoO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磁性研究.pdf
- AlGaAs%2fInGaAs%2fGaAs+PHEMT分子束外延材料生长探究.pdf
- Ta一w合金挤压工艺地研究.pdf
- Fe1-xO基氨合成催化剂穆斯堡尔谱研究.pdf
- CO偶联临氢反应Pd系催化剂XPS研究.pdf
- 超细粉体金属四(取代苯并二噻英)四氮杂卟啉的合成及其光敏化与电催化作用研究.pdf
- Fe+x(In+2○+3)1-X颗粒膜磁性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