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CO-037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分层的研究 ‘
盛盛担,严文珠,胡俊梅,刘悠勇
福州大学化学化-T-学院,350002福州
目前,除了便携式电源之外,铅酸蓄电池仍然是最主要的二次电池,并已广泛地应用于汽车,摩托
车,电动自行车,火车,潜艇的起动或动力电源,以及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备用电源.虽然,近年来铂
酸蓄电池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其性能也有了大的提高,但是,电解液分层现象仍然比较明显,特别
是大电池[1-21.本工作主要研究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分层现象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1.实验
在实验中,采用一对工厂已化成的正负极板组成电池,并进行充放电.极板或电池的容量为12Ah(C20),
使用硫酸密度传感器测I电池上下部在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变化[[31.模拟电解液分层情况,将电池极板
上、下分成两部分,并组成两个电池,分别灌入1.26和1.30gem3142SO,溶液,测量电池中电解液分层后,
极板上下由于硫酸密度不同而引起的电池性能的变化.实验中采用Hg/Hg2SO,/H2S0`(1.285gcmb参比电
极,由ArbinBT2000电池充放电仪及BP34970A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验控制及数据采集.
2.结果与讨论
Pb/PbSO4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硫酸浓度,由多孔的铅负极板制备的硫酸密度传感器,置于一对汽车电
池正负极板之间(lcm间距).图1示出电池中上下部起始硫酸浓度墓本相同,在1.285-1.290gcm,之问,
随着放电,正负极板成流反应都需要消耗硫酸,但上部硫酸密度比下部下降更快.最终的硫酸密度仍比
较高,是因为电池电解液是过金的.硫酸浓度分层的原因是由于放电过程中,极板附近硫酸被消耗,导
致浓差,硫酸除了沿着水平方向扩散之外,它还将受重力作用向下扩散.所以,下部硫酸将更浓,放电
电流越大,浓差越大,则硫放分层就越严重.
将两个具有不同硫映浓度的电池相互并联,以模拟一个电池上下电解液分层的情况,浓度稀的电池对
应于电解液分层电池的上部,而浓的则对应于电池下部。图2给出了不同硫酸浓度的两个电池在10h率
放电下的放电电流及电池电压变化.具有更高硫酸浓度的电池初始电压更高,放电电流比硫酸浓度低的
电池明显大得多.它们的10h率放电量分别为12.75和10.96Ah.图3是不同硫酸浓度在SA及2.5V限压
下的充电曲线.可以看出,硫酸浓度高的电池,其初期充电电流更小,浓度稀的电池充电电流大.但是
2h之后,由于浓度稀的电池,放电量小,前期充电货大,则电流逐渐下降;而浓度浓的电池放电量大,
前期充电量又小,则充电电流继续增大.直至2.50V充电电压,在限压下,电流也下降,但其充电量也
更大.
3.结论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易发生硫酸电解液分层现象。从而使电池下部硫酸浓度更浓,上部更稀.在电池放
电过程中,极板下部放电tI更大,充电接受差,则放电深度更深,不利于循环寿命;而在电池上部、放
电深度较浅,充电接受能力更好.
参考文献:
1.A.EklundandR.N.OBrien,Visualizationoftheconcentrationprofiles运thelead-acidbatterybymoirc
andmultiplebeaminterferometry[J].3.Electrochem.Soc.,1991,138(8):2212
2.F.Mattera,D.Desmettre,J.L.MartinandPh.Malbranche,Characterisationofphotovoltaicbatteriesusing
radioelementdetection:theinfluenceandconsequenceoftheelectrol叨estratification[刀.J.PowerSources,
2003,113:400
.联系人简介:郭永榔,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电化学,化学电源,E-mail:yguo@fzu.edu.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自然科学墓金 (E0510006资助项目.
78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