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口开发与河口珍稀水生动物保护
童波 操文颖
摘要:长江口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且生境敏感脆弱。区域分布或曾H{现有巾‘#璺寻等7种珍稀水生动物,足,上
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其物种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分析长江口水域分布或曾出现的珍稀
水生动物现状的基础.JI,结合长江口生态系统演变趋势,分析长江口整治开发活动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
并探讨长江口水土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加强长江口水域珍稀水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长江口.水土资源开发 生物多样性保护 珍稀水生动物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地处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地带,区域地势平坦、气
候温和、水资源充沛,开发程度高,人类活动频繁。长江径流进入东海后,淡水与海水混合,
形成淡水、半咸水、咸水多种水域生境,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同
时,长江径流携带大量的泥沙、营养盐类在河口区域汇集、絮凝、沉积、扩散,形成了广阔
的岛屿、洲滩、浅沙和水下三角洲,为多种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使得区域水生生
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中华鲟、江豚、松江鲈等多种珍稀水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索饵觅食
场所。另一方面,由于河口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区位优势明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
类活动频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口区域经济社会活动更加活跃,
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水域生境和水生生物的扰动也不断加剧,长江口的开发整治活动与长江口
珍稀水生动物保护的矛盾日趋突出,其中尤以种群稀少的珍稀水生动物所受影响最为显著。
目前正在实施的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以及诸多的岸线综合利用项目、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活动表现为人类对长江口干预的力度不断加大,长江口的自然性呈降低趋势,从保护区域生
物多样性,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的角度出发,探讨河口珍稀水生动物保护的策略
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长江口珍稀水生动物现状与影晌因素分析
根据历史资料记录与现状调查,在长江口水域分布或曾出现的珍稀水生动物有国家I级
保护动物白疑豚、中华鲟、白鲟,国家II级保护动物江豚、松江鲈、花鳗鲡、胭脂鱼等共7
种。其中自紧豚、中华鲟、白鲟、胭脂鱼为我国特有种,且均为大型水生动物,在同一水域
出现如此多的大型珍稀水生动物,在世界河口范围内也比较少见,充分说明长江口水域生境
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1.1白熏豚
自疑豚,国家I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大型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仅有的5
种淡水豚之一,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通常2.3头在一起集群,喜欢在鱼类丰富、水质清澈
的水域活动,主要以2509左右的常见淡水鱼类为食。
白鬟豚至今已有2000多万年进化史,素有“活化石”之称。历史上,白紧豚家族最繁盛
的时候,生活在长江及其支流和湖泊中的数量可能达到数干头。但由于白爨豚繁殖率极低,
数量稀少,加上生存环境不断受到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其数量不断下降,1990年代中期
调查表明,长江中白爨豚数量己不足100头。历史上,白辫豚曾在长江口水域出现,但目前
整个长江均难以见到。2006年11月,中科院水生所组织中外专家对长江千流宜昌至上海进
行了详细考察,未发现白爨豚出现。目前该物种已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数量稀少,种群繁
衍难以为继)。
调查表明,导致白疑豚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渔业误捕误伤、船舶螺旋桨伤害、
水下爆破(航道清理、水下工程施工)、栖息地减少(扰动加剧)、鱼类资源减少(人类过度
捕捞)等,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
1.2中华鲟
中华鲟,俗称大腊子、腊子,鲟鱼,为中国特有的人型涮游性鱼类,属国家I级保护动
物。中华鲟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沿海岸水域,历史上中国其它水域(珠江、I’虫J江、钱塘江)
也有少量分布。
中华鲟是一种典型的江海洄游性鱼类,成熟个体一般体长1.7~3.Om,体重90-360kg,
主要以虾、蟹、小鱼、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葛洲坝截流前,中华鲟性成熟个体在长
江上游产卵繁殖;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在宜昌葛洲坝下形成了新的产卵场。性成熟的中华
鲟每年10-1
1月份上溯到达宜吕,在葛洲坝下产卵繁殖后再顺江而下,入海育肥。当年孵化
出的幼鲟也顺江而下,于翌年56月份到达长江口水域并索饵、逗留至9月底,然后入海
生长、育肥,直至性成熟后再溯江产卵。长江口水域是中华鲟繁殖个体和幼鲟洄游必经之地,
其中崇明东滩水域为中华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