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志病-体用学说-论癫狂病机之-痰滞脑神.pdfVIP

基于神志病-体用学说-论癫狂病机之-痰滞脑神.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传统中医理论特点,总结中医神志病临证方药理论基础,包括常见神志疾病治疗方剂的方义分析、 药性理论分析。 总言之,只有基于传统中医的观念和理论全面系统构建起中医神志病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发挥 其对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才能有效吸纳、整合中医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治疗神志病的效 验方药,才能真正凸显出中医药学在神志病认识和治疗领域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f1】杨振宁.中医藏象神志学说蜘心理学意义辨析f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 育心理学专业,2009:35. 【2】刘鹏妹.张仲景治疗神志病条文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18·119 [3】陈宝君,包祖晓,李黎,等.五脏藏神理论及其对神志病诊治的意义明。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 29(8):1777.1778 【作者简介】赵永厚,男,(1964一),汉族,医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教授, 主任医师。 黑龙江神志医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医神志病证治规律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 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神志病证治规律研究。 基于神志病“体用学说论癫狂病机之“痰滞脑神 赵永厚 (黑龙江神志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证治规律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 志病学重点学科哈尔滨150036) [摘要]中医学对癫狂的病因病机认识历代并不一致,随着“脑主神明”理论的发展,清代中医 学也有将癫狂的发病部位定位在脑的认识,但这并没成为主流。之后的汇通派医家辨析脑与五脏的 关系,继续阐发痰邪导致癫狂的病机,但并没有彻底变革原有的心主神明论。现代中医神志病学重 新审视心脑问题,认识到痰邪影响大脑神机运用是发生癫狂的重要病理机制,对癫狂的病机与病位 有了新的定论。探究癫狂病“痰滞脑神”病机,可以更清楚痰邪为患导致癫狂的脏腑相关性,丰富中 医神志病学,也为现代从痰论治精神分裂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用学说;癫狂;痰;脑;病机 癫、狂是神志病中最为多见的病证,且对癫狂的病因历代认识不一,“痰”邪是金元至明清时期 吉籍中记载最多的病理因素。神志病“体用学说”认为“脑为神之体”,联系古代文献记载与现代临床, 有理由认为痰邪是引发癫狂的重要病因,其发病机制是“痰滞脑神”。由于中医对脑的认识历代并不 统一,大脑的功能往往是由其它脏腑的功用体现出来,尤其是脑的功能一度被心所涵盖。所以阐明“痰 滞脑神”的发病机理必须关注脑主神明的历史沿革,结合古今文献作出合理的解释。 1.基于神志病“体用学说,癫狂病位在于“脑” 神志病“体用学说”理论认为“脑为神之体,脏腑为神之用,脑与脏腑相通”。脑与脏腑通过五行 配属、经络循行、气血灌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即强调人之神志与脏腑、脑皆有关,往往在六淫、 七情、外伤等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受扰,气血滓液变动,引起“脑神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各 种各样的神志异常。因此,神志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而最终引起“脑神”异常所致。癫狂 病作为神志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亦遵循神志病的发病规律,其最终病机乃脑神功能失常所致。因 此,癫狂病的病位在于“脑”。 2.痰邪是导致癫狂的重要病因 中医学从“痰”立论神志异常的病因有较为久远的历史。早在汉唐时期的《华佗神方》“华佗治 五邪神方”中就记载了由痰邪迷塞心窍导致的精神错乱:“凡中邪者,多由心神怯弱,外邪乘之,遂 致痰迷心窍,一时卒倒,患者精神错乱,心悸跳动,妄言谵语,似有鬼神凭之。”尽管从症状看并不 完全与今之精神分裂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时期已经有了解释神志疾病的“痰迷心窍”的病机。孙 思邈《各急千金要方》记载的风眩是神志疾病的一种,类似于现代的癫痫,其病机是:“夫风眩之病 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火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 眩。大人日癫,小儿则为痫,其实则一。”可见唐代也已经将痰作为神志病的病因之一。宋·杨士瀛 《仁斋直指方论》第七卷中记载痰邪可生诸病:“是痰作恙,为喘,为嗽,为壅,为呕,为眩晕,为 风痫,为狂迷,为忪悸……痰实主之。”该书卷二十六还记载用瓜蒂“治中风痰迷心窍,癫狂烦乱, 人事昏沉,痰涎壅盛,及治五痫,心风等证。”杨氏所述癫狂多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