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课程的定义与内涵:从词源考古到现代释义.pdfVIP

再论课程的定义与内涵:从词源考古到现代释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师范人学课程与教学国际学术论坛首届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 再论课程的定义与内涵:从词源考古到 现代释义 胡乐乐+肖川¨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青岛266003:北京师范人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课程”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关键概念之一。全面系统研究清楚 “课程”从源头至今的内涵嬗变及其释义,这对我们深化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着至 关重要的意义。通过词源学考古式的探源、已有定义的逻辑分析和多视角的现代释义,本文 力图还原“课程”的本真,并在其本义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之进行现 代阐释,从而表明,“课程”定义的多元现状显示出其用法的多样性、界定的复杂性的和内 涵的丰富性,这不仅滋养着课程的理论研究,而且还促成了课程日益多元的实践。 关键词:课程、定义、经验 “课程”是现代教育领域中除了“教育”一词之外使用最为J“泛的关键概念之一。泰 toCurriculum Studies)一书中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 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和说明价值的媒介。”’中外教育学界一般以1918年博比特 (Bobbitt,J.F)出版《课程》(TheCurriculum)t一书为“课程”一词的概念化之起始。然 而,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教材就是课程,教科书就是课程”这样的“课程”传 统定义就显得太过于浅显了,并且不断出现定义争议。:正因为如此,“课程”日渐成为现代 教育学一个尚待厘清的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故此,尽最大可能地研究明了“课程”从源头 至今的内涵嬗变及其释义,这显然对我们深化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着不可 或缺的重要意义。 一、“课程刀的词源学分析 根据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一般来说,一个词最初的本义往往决定了其后来可能衍生或引 申出来的派生之义。所以,我们要研究清楚“课程”的定义、内涵及其释义,就需要首先借 助于词源学(etymology)的考古式探究。 (一)“课程”的汉语词源学分析 ‘胡乐乐,男,1982年生,陕两延长人,教育学硕:匕,中图海洋人学教育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 本理论。作者通信方式:266003青岛市鱼山路5号中国海洋人学教育系。作者联系方式15, hudewey@gmail.oom· ”肖川,男,1963年生,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十生导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教育基奉理论.作者通信方式:i00875北京市新街u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IntroductiontoCurrieulumStudies.Swindon:NFER ’Taylor,P.H.&Richards,C.M.(1979)An Publishing Schwab’sContributionstoCurriculum.Curriculum Answers:Joseph Easy Inquiry,V01.14,No.2,P.209.)同时请参 见,“课程足盎格鲁一撒克逊(或英语地区)教育研究的中心概念:并且……课程实践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的有机构成部分。”(Hamilton,D.(1990)CurriculumHistory.Geelong:DeakinUniversity,p.3.) 9l Curriculum.New Mifflin. ’Bobbitt,F.(18)1nle York:Houghton o鼹傈奎.教育学文集·课程.’j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ilj版社,1988,pp.98-99. 18l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国际学术论坛首届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 1.“课”与“程”的汉语词源学分析 “课”,k6,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例如,《管子·七发》日:“成器不课不用, 不试不藏。”《韩非子·定法》日:“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 明确指出:“课,试也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