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金元时期肝病证治规律探讨}
贺松其1△杨爽2 陈瑞2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2.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宋金元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病机学说得到长足发展,脏腑辨证论治思想在疾病
认知中普遍应用并得以深化,运气学说及其理学思想融入医学思维,相火论及阳有余而阴不
足论等学说相继确立。同时,宋代人体解剖学的进步致使关于肝脏生理病理的认识和研究更
具直接性。以金元四大家为突出代表的众多医家在肝病治疗方面多以攻邪扶正为纲,同时各
有发挥,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肝胆病证的诊疗内容。此时期,有大量肝胆病证的中药方剂多体
现在立方遣药以求精专,高度重视方剂配伍规律,对后世研究肝胆病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肝病,宋金元时期,证治,理论研究
宋金元时期,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涌现了大批著名医家,医
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在肝病证治方面,以朱丹溪,刘完素等人
为代表的医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论,丰富了肝胆病证的诊疗内容。本
阶段,对于肝病证的研究多以大型“医方”或者“类方”的形式撰著成书,在大量医学著作
中亦可见相关论述,肝病证治立方遣药以求精专。随着宋金元时期政府准予解剖尸体,人体
解剖学的研究也得到了大的发展,纠正了以往关于肝脏的错误认识,对于人体内脏的研究更
具有直接性,致使肝病证治领域进入了更为深化的研究阶段。
1在肝病证治理论方面,发挥颇多
1.1脏腑辨证思想在认识肝病中的指导作用
脏腑辨证学说起源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中多有发挥。到宋金元时期,脏腑
辨证学说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虚实寒热和五脏五行互藏
理论对五脏病证作有分析。张元素立根前人所辑,进一步完善了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理
论,在其辨证理论中,尤其重视虚实寒热的思想。《医学启源》中论述“经日:肝与胆
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王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其气软而弱,软则不可汗,弱
则不可下。其脉弦长日平,反此日病。”此为肝之正常生理。继而论述了肝脉六种病理
变化,“脉急甚主恶言,微急气在胸胁下。缓甚则呕逆:微缓水痹。大甚内痈吐血;微
75
大筋痹。小甚多饮,微小痹。……微滑遗尿。涩甚流饮,微涩疲挛。”其虚实寒热论述
虽根植于《内经》、《金匮要略》、《中藏经》等,但于各种脉象却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肝中寒,则两臂不举,舌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转侧,其脉左
关上迟而涩者是也。肝中热,则喘满多嗔,目痛,腹胀不嗜食,所作不定,梦中惊悸,眼赤,
视物不明,其脉左关阳实者是也。”Ⅲ
1.2相火妄动直伤肝阴
相火一词源于《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以概括暮春及盛夏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后
世医家逐渐将其引入人体脏腑理论,如张从正在指出龙雷之火所出部位有言:“胆与三焦寻
火治,肝与胞络都无异。”刘完素也于《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及:心为君火,肾为相火。
‘基金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编号:2009kw033)。
’通讯作者:贺松其,男,医学博士,教授,硕士导师,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基础
导师。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朱丹溪继承了河间派刘完素及李东垣的学术思想,依据刘“六气皆可化火”阐述人体内
部“火热”的病机,提出了“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和“相火论”。他认为相火寄于肝肾
二部,根于肝肾之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
相火为也。”(《格致余论·相火论》)正常情况下,相火安于肝肾之中,温煦长养脏腑而不显
形。然饮食劳倦,情志郁怒,导致人身之相火易动,相火之动贵在有度,相火妄动则阴精随
之而泄,致使阳有余而阴不足乜1,且肝体阴而用阳,积郁过久则化火而伤阴,故丹溪云“变
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格致余论·相火论》),相火妄动
乃为元气之贼。
1.3运用五运六气学说阐释肝脏生理、病理
刘完素强调人的生理病理与五运六气的联系,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论治。其于《素
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中提出: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指出入与
气运相应。木主春,在六气为风,于人体则为肝。他认为五运主病,诸风掉眩,皆属肝
木;六气为病,风寒暑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