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蓝靛瑶度戒祭仪的信仰、仪式、音声三重结构关系.pdf

论蓝靛瑶度戒祭仪的信仰、仪式、音声三重结构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蓝靛瑶度戒祭仪的信仰、仪式、音声三重结构关系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杨民康 根据学界以往的研究,在不同的瑶族聚居区,主要存在着带有不同1关注重心及活动主 旨的两类“还愿”仪式:1.以图腾崇拜或祖先崇拜为重心,以“族群繁:阿”或“家庭福祉” 为主旨的“还盘王愿”;2.以神灵崇拜为重心,以修习“个体地位”(即个人在社会或“仙 界”的地位)为主旨的的“功德修成”(如度戒愿)仪式。后者以广西、云南及东南亚等地 蓝靛瑶的“度戒”比较有代表性。本文拟在多年来对云南蓝靛瑶度戒仪式音乐进行田野考察 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研究所涉及的信仰、仪式、音声三重结构关系及文化模式 特征展开讨论。 一、“度戒”及“功德修成仪式”的概念 “度戒”是一种存在于瑶、壮等民族地区的“功德修成仪式”。按瑶族传统习俗,男子 一生中必须有至少一次参与“功德修成仪式”的经历,度戒(或“挂灯=’’)是其中的初期程 序(或职级)。度戒分为“师戒”和“道戒”两种,分别要在特定的仪式过程中,由师公和 道公组成的仪式执行人群体为戒童(辛恩)传授道教及“师教”(梅山教)的思想、行为规 范和“法术”,并颁授相应的戒(职)名。按照瑶族传统观念,凡不”度戒”者,生前娶不 到媳妇,死后不被列入本族宗谱,祭祖时没有他的牌位。一个瑶族男子若想在死后为族人承 认,就必须在生前”度戒”,死后以法名刻上墓碑,载入族谱,否则便将被视为没有人生归 宿的孤魂野鬼。按日本学者的研究,东南亚瑶族的功德修成仪式包含“挂灯…‘度戒“‘加职” “加太’’四个层级,如今“加职”以上的仪式由于内容繁复,耗资巨大,已经基本不做(竹 村卓二2003【198l】,第三篇)。同样,如今国内各瑶族地区,“加职”“加太”也因频繁的社 会变迁而极难寻觅。所谓的“度戒”,一般均指“挂灯”或“度戒”这两层仪式。 二、信仰体系——注重“个体地位”的蓝靛瑶度戒仪式 1.历史构成层面 笔者认为,瑶族传统仪式文化的历史构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寄存在“还盘王 愿”等仪式中的图腾崇拜因素:二是通过度戒等仪式体现的道教和“梅LiJ教”信仰因素。前 者主要通过瑶族内部长期的纵向传承而获得,具有较多本土文化及历时性特点:后者则主要 通过外来汉族文化的横向传播(例如道教文化)以及同本土文化的交融(例如梅山教文化) 而获得,在具有较多共时性特点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带有(自唐代以来)纵向传承的历时 性特点。就后者而言,道教传入道公班形成的历史较短,梅山教(师教)及师公班形成的历 史较长(参见杨民康、杨晓勋2000:第一章)o 仅就本土性因素及历时性传承的一端来说,过去瑶族各支系最盛行的是“还盘王愿”仪 式活动。在度戒仪式里,通常也会有“祭盘王”的特定仪程。按以往较为通行的一种说法, “还盘王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祭祀盘王,甚至把它看作是一种民族性(或族群内部)的祭 祀或节日活动。对此,有学者认为:“‘还盘王愿’是~种以祭祀盘瓠为目的的集体歌舞娱神 仪式。”(刘晓春1992)。鉴于瑶族历史上曾有较长时间是以族群或村社为单位进行迁移和从 事社会、经济生产活动,“还盘王愿”过去作为一种以图腾崇拜为中心的集体性歌舞娱神活 动,其目的在于祈求民族图腾或民族神对上述活动的顺利旋行给予庇护和保佑。如今在实际 生活中。尚还存在着少数以图腾崇拜为中心和以族群、村社的福祉为祈愿范围的”还盘王愿” 仪式,在各地瑶族的“度戒“仪式里,也至今还含有关于“祭盘王”的许多内容。然而,在 这类情况里,“祭盘王”所表达的“族群繁衍”往往已经化为某种较深层的意义内容,在仪 式内容的表层,这类深层意义则被简化为企望借民族神“盘王”的保佑,而达致“五谷丰登” “人丁兴旺”这样一些较直观!》勺愿望。例如《瑶族风土志》一书中说道:“相传盘王是瑶族 祖先,民间认为还了盘王愿就可获得盘王的保佑。保证五谷丰收,人丁平安,六畜兴旺,否 则万般不利,一事无成”。 2.社会维护层面 从社会维护的角度看,对于瑶族(男性为主)的社会个体,一般有建立在至少两层基层 社会组织基础上的“护屏”在超作用;一个是“树社”(或宗族、家族),一个是“个体家庭”。 在“村社”这一层“护屏”之上,存在两种(同图腾崇拜~样)基于历史文化传统,但 更带社会现实性的意义目的:一种是基于传统成年礼“入社”的观念,瑶族青少年要在度戒 仪式中,通过“投胎”“过关”“受戒”等种种考验,以达到融入瑶族传统社会,学习传统民 族文化的目的。另一种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