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探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梁娟
【摘要】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
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
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
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
节。
【关键词】书信 书信体文论 明代文人 问题意识基本特点
对中国古代文入来说,有两种文体几乎无人不写:一是诗歌,一是书信。诗
歌是附庸风雅不可缺少的,书信则是加强与家人和友人之间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最常用的交际工具。一纸飞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缩短了心与心之间的
距离。然而,书信之所以几乎无人不写,除了它所具有的这种交际功能之外,还
在于,它在内容上往往不受限制,可以包罗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
论是军国大事,讨论学术,评述人物,推举自荐,倾诉个人境遇,以至日常所感
所思,皆可入书∞。在形式上,也最为灵活,既可记人叙事,亦可说理言情;
可以长,也可以短,自由灵活,完全依据作者的需要而定。刘勰《文心雕龙》之
《书记》篇云:“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
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意即书信文写作的根本就在于“尽
言’’,只要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和想表达的情感清楚畅快地倾吐出来,任何形式都
是可取的。正是由于书信这种突出的实用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写作的灵活性,使
得它很早就受到我国古代作家文士的重视,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体之一。
然而,我国聪慧的古代文人并不满足和局限于书信的日常写作,而是尽情地
发挥书信这种文体的特点和优势,拓展书信的内容,迸一步把它与文学理论批评
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我们在这里将其定名为“书信
①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88页。
121
体文论”。这种探讨文学问题的书信,一方面,因书信自身轻松随意,自由灵活,
任心而发,纵心而谈的特点而突破了其他文学批评形式长篇大论、刻板枯燥的拘
束和限制,使得批评说理深入浅出,易于接受;另一方面,书信你来我往,来往
返复的延伸性和拓展性,更有助于探讨问题的不断深化,有利于文学批评的深入
开展和修正完善。因此,自这种文学批评形式产生以来,一直深受我国古代文人
的青睐,历代有之,且数量庞大而不乏名篇,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
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然而,对于这样一种普遍的文学批评形式,学术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而更多的是把书信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进行单独研究,或者在研究整个文学批评
发展史的过程中略有涉及和引用这类在书信中探讨文学问题的名篇,但却没有对
其进行独立的研究。笔者曾经对我国古代书信体文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作过初步
地探究④,考察了我国书信体散文自身的发展状况,掌握了各个时期文人所关注
的热点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分别把握魏晋至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书信体文论特点
和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不断巩固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旧思潮
激烈碰撞,思想文化极其活跃。同时,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嗜禅的风行开启了自我
的空间,冲决了人之大欲的网罗,使得文人们从心灵到思想以至语言,都获得了
空前的洗礼与解放,追求人格独立的思潮盛行一时。表现在文坛上,是数量众多
的文学流派层出迭现,他们时而分庭抗礼,论争不休,时而吸收融合,兼收并蓄;
反映在文学批评领域,是文学批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文学流派的论争共同推动
了文学理论的丰富繁荣和全面发展。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各种文学批评形式分途发展的同时,明代的文人书信
体文论随着书信文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解放,也以其独特的风貌迎来了它的繁荣
兴盛。这个时期的文人书信体文论,从语言形式的灵变到所负载的思想,再到所
探讨的问题,都与明代的社会思潮遥相呼应,最能体现出明代传统文化和个性解
放思潮双重影响下文人们的复杂心态。本文将通过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内容和
形式特点的探讨总结,进一步分析造成其内容和形式上变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史小军、梁娟:‘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阶段初探》,‘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第159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