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划分对比及特征‘
邹光富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分布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珠穆朗玛峰一带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内最重
要的变质岩带.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
历程的重要窗口.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历来倍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二十世纪以来不少中外地质
学家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进行了研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79:
B.C.,Chen
Zhiliang,etal,1992),取得了大量成果,不断地推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但是,本区前寒武纪仍然
存在诸如:变质岩的层序、组成与叠置方式、变质作用的特征、变质作用的时期、是否存在震旦一
寒武纪地层等重要地质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在该区进行1:25万聂拉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和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工作,在剖面测制和地质填图中对该区变质岩系从剖面到区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
查研究。通过对本区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变质作用类型、原岩恢复、变质期次
划分及其变质时代、变质岩组的叠置关系、变形变质特点与变质事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综合
对比研究,发现本区并不存在寒武纪地层,前人划分的震旦一寒武纪肉切村岩群,实际上是前寒武纪
变质岩地层,不存在寒武纪地层。对本区变质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划分和解体。重新厘定了本区前寒
武纪地层层序和涵义。从下到上将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为聂拉木岩群和肉切村岩群,并将聂拉木岩群
划分为友谊桥岩组、曲乡岩组、康山桥混合岩和江东岩组四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将肉切村岩群划
分为扎西宗混合岩和塔吉岭岩组二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本区震旦一寒武纪地层的否定和前寒武纪
地层层序系统的建立与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划分。对于深入研究高喜马拉雅变质基底杂岩带的特征、开
展变质地层层序区域划分对比,探讨青藏高原前寒武系构造格局和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区域地质慨况与研究历史
研究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南侧的西藏南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为印度板块北缘属冈
瓦纳大陆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由前寒武纪聂拉木岩群和肉切村岩群组成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基底
杂岩带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内最重要的变质岩带。它分布于中国西藏及其邻近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国
境线一带,是一套变质程度达到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在本文之前,国内外学者对高喜马拉雅变
质岩的研究主要是对前寒武纪聂拉木岩群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为建立变质
(1977),Krummenacher.D.etal.(1978)等。
国内对高喜马拉结晶岩带变质岩的研究最早为1962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科考队将珠峰一
带的变质岩系称为“珠穆朗马杂岩系”,时代定为太古代一元古代。应思淮(1973)将“珠穆朗马杂岩
系”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组:达来玛桥组、丁仁布桥组、康山桥组和加曲桥组,时代定为前寒武纪。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和1:25万聂拉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邹光富,1963生,男,副研究员,博士,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工作
Email:zgf686@sina.com电话号码:028 288
张旗等(1981)将该套变质岩系命名为聂拉木群,并划分成两个组:仁布桥组和康山桥组,时代定为前
震旦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983)沿用了聂拉木群的概念,但采用了应思淮的四个组名。1993
年《西藏区域地质志》和1997年《西藏岩石地层》沿用了聂拉木群的概念,但将该套变质岩系命名
为友谊桥组、曲乡组、江东组和肉切村群。1981.1985年,卫管一等对藏南喜马拉雅地区变质岩及变
质作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1984、1990年刘国惠等、1991.1993年陈智梁、刘宇平等曾对该套
变质岩进行过岩石学的研究。西藏区调队(1983)在1:100万日喀则幅、亚东幅区域地质填图中对
应思淮(1974)和张旗(1981)的珠穆朗玛群改称为聂拉木群,代表高喜马拉雅地区的前震旦纪变
质岩地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22S6消防工程参考标准.docx
- 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pptx VIP
- 家庭饮食健康计划.pptx VIP
- 2025年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招聘办公室职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级配碎石施工 ..ppt VIP
- 2022年7月上海高考英语真题(学生版+解析版+听力音频).docx
- DB44T 1212-2013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pdf VIP
- 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发布时间:2017-07).pdf VIP
-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docx VIP
- 光照时间对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