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河南南部的楚文化遗存看楚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pdfVIP

从河南南部的楚文化遗存看楚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河南南部的楚文化遗存看楚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程有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论文提要楚国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文化。楚国在春秋中期到战 国中期的发展扩张过程中,吞灭河南地区一二十个小国,势力及于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战国后期 又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楚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河南境呶发现了丰富的楚丈化 遗存,包括长城遗址,众多的城址、墓葬,出土文物琳琅满目,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本 文主要依据考古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从宏观方面论述楚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中原南部诸 国文化在西周晚期均属中原文化的范畴。约从春秋早期开始,渐渐受到楚文化的影响,从器物的形 制和花纹来看,出现了一些楚文化的因素。春秋中期以后这种影响更为明显。楚灭中原诸小国,使 得当地原有的文化发生深刻的变化,并被纳入了楚文化的范畴。战国后期随着楚国政治、经济的衰 退,河南境内楚文化自身特征有所减弱,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增加。 作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是中国南方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春秋初期的武王至文王 时,楚国始强大起来,对外不断发动战争,基本上灭亡了汉阳诸姬和诸姜小国,又北上争霸,东进 江淮,成为中国南部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至成王时,“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 天子赐胙,日:‘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楚国立国八百年,创造了灿烂 的古代文化,影响深远。 楚国、楚文化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楚入是从中原南迁的,本来就带有中原华夏文化传统。它 约在商周之际立国于丹淅之会(今河南淅川一带),后来方进入江汉平原。历时既久,不免沐蛮风, 栉夷雨,文化面貌开始发生意义重大的变化。从楚武王起,楚文化进入茁壮成长期。至春秋后期, 楚国的文化已赶上华夏,并且具有自己的特色。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楚国在发展扩张过程中,吞 灭南阳盆地和淮河上游一二十个小国,势力及于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楚灭中原诸国对铸造楚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人进一步吸取了北方诸夏的文化传统,反过来又大面积地向南方扩大了华 夏文化的影响,而且不断的融合了蛮、夷、巴、濮、百越诸族的文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光 辉灿烂的楚文化。”@战国后期,楚国为强秦逼迫,都城东迁于陈(今河南淮阳),楚文化也呈现衰 颓之势。 关于河南境内的楚文化,有许多研究论文发表,也有马世之的《中原楚文化研究》等著作问世。 @本文主要依据河南南部的楚文化遗存,结合文献资料,从宏观方面论述楚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河南境内的楚文化遗存概述 楚国早期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渐川),后来在发展扩张过程中,陆续吞灭河南地区的申、吕、 邓、应、弦、黄、蒋、番、道、柏、房、江、东不羹、西不羹、顿、蔡、陈等国,势力及于黄河以 南大部分地区。战国后期又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上世纪在河南省境内发现众多城址、墓葬和 长城遗址,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本世纪初的十年,特别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又抢救发掘一些 墓葬和遗址。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现分几个方面予以简要予以阐述。 o《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中华书局,1959. 圆何浩:《楚灭国研究》第9页,武汉出版社,1989. @马世之:《中原楚文化研究》,湖北教育出版杜,1995. 一、城址和长城 在考古发现的楚文化遗迹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就是城邑遗址。首先是作为楚国临时或短期 都城的信阳楚王城(城阳城)和淮阳陈楚故城遗址,其次是淅川的龙城遗址(春秋),鄢陵故城, 舞阳的东不羹城,襄城的西不羹城,上蔡故城,新蔡故城,西峡的析邑故城,固始的潘国故城,淮 滨的蒋国故城(又称期思故城),古息城,潢川的黄国故城,舞阳的胡国故城,郾城的召陵故城, 遂平的房国故城,确山的道国故城,商水的顿国故城,扶沟故城。此外还有楚长城遗址。 1、城阳城址 城阳城址位于信阳市长台关乡苏楼村西,分为内城和外城。城垣由夯土筑成。内城的西半部有 一片高大的夯土台基,可能是当时的重要建筑基址,或者宫殿区。出土有铜镞、铜剑、铜盘、铜匝 和蚁鼻钱、楚“郢”金币等。 2、陈楚故城 陈楚故城位于淮阳县城关镇南,平面呈方形,周长4.56千米,城墙残高2~5米,墙基宽20多 米。出土有陶鬲、豆、板瓦、筒瓦、和铜蚁鼻钱等。这里原为西周春秋的陈国故城,春秋末为楚所 灭。战国晚期,楚顷襄王迁都于此。 3、楚长城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