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举刺予夺明季野史笔记的重要特征.pdf
第 16卷 第 1期 常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Vo1.16No.1
2015年 1月 JOURNALOFCHANG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Jan.2O15
“举刺予夺’’:明季野史笔记的重要特征
单 磊
(南京大学 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明季野史笔记表现出 “举刺予夺”的重要特征。政治腐败、社会险恶是其社会土壤;官史失修、史官失职是其史学动
因;存史意识、立言情结是其心理基础。这种史学风格 自明中叶开始兴盛,明清鼎革之际达到颠峰,入清后逐渐跌入低谷。
“举刺予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品格。这一特征延续宋代以来注重褒贬的史学风气,一方面有利于史家主体意识的彰
显,另一方面也助长了驰骋议论的空疏之风。明季 “举刺予夺”之风纵然炽烈,也未能挣脱桎梏,反映出中国史学中保守因素
的难以抗拒性。
关键词:明季;野史笔记;“举刺予夺”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2X (2015)O1—0070一o6
doi:10.3969/j.issn.2095—o42X2O15.O1.013
明清易鼎之际涌现出不少冠以 “明季”的史 除了表达时间意涵之外, “晚明”蕴含着较浓
书,如计六奇的 《明季北略》和 《明季南略》、邹 的启蒙色彩,不少学者将中国现 (近)代化的起
漪的 《明季遗 闻》、顾炎武的 《明季三朝野记》 点定位在 “晚明”。 “明季”则更侧重于表述明代
等;近人也多称明代后期为 “明季”,如朱希祖的 “后期”或 “末期”的意涵。且将时间域推向清代
《明季史料题跋》、陈垣的 《明季滇黔佛教考》等。 早期,有升降隆替的意味。相较而言, “明季”的
“季”通常接续 “孟”、 “仲”,意指 “后”或 概念更适合本文的语境。
“末”,用在时间上通常指 “后期”或 “末期 ”, 明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史学
如 “孟春”意指初春、 “仲秋”意指中秋、 “季 现象异彩纷呈 。明季野史笔记虽是被官方史学流放
冬”便意指隆冬。古代史家多用三者指代不同的 的史学形式,其诞生和繁盛却是合理的、进步的:
历史时期,体现出史家对历史阶段划分的自觉性。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积聚起更多现代性因素;
大致来讲, “孟”代表早期, “仲”代表中期, 随着明廷树立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崩解,民间思想愈
“季”代表晚期。所谓 “明季”,意指 “晚明”或 加活跃,各种新观念纷至沓来,进而冲击着旧思
“明末”。 想、旧秩序;随着文化知识普及和人的自我意识觉
就时间域而言, “明季”与 “晚明”并无二 醒,史学呈现出平 民化、世俗化、大众化的趋势;
致。谢国桢在 《晚明史籍考》中将二者互用,均 国史不兴、实录不实导致有识之士对官方史学非常
指明中后期到清初这一较长历史时段,具有泛略 失望,人们纷纷将 目光转向民间,而野史笔记这种
性。学术文化的变迁远不如政权更迭那样显著,且 文本表现形式的诸多特点顺应 了史学发展的大趋
满清入主中原后,南方尚存残明政权,许多士大夫 势…。其中,“举刺予夺”就是明季野史笔记的重
和草野百姓依然效忠明廷,因而许多野史笔记产生 要特 征 之 一。 “举 日是 是,刺 日非
的时代亦明亦清。鼎革之际,多数史家是南方人, 非”[]卷24祝‘子罪知录提鼢,予 日褒扬,夺 日贬斥。所谓
且多以遗民自居,谢国桢将他们所著野史笔记划入 “举刺予夺”实际上就是义理层面的 “褒贬”,与
明代是可以理解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