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0统计软件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采用SPSS
结 果
出90个出血灶,SWI敏感性优于常规序列。
0.5h血肿体积最大,与0.5~12h及48h相比24h
血肿体积开始减小。
SWI测得体积与大体相比,其放大率为2~8倍。
讨论
存在放大效应,放大率为2~6倍。
脑梗死早期CT表现探讨
浙江省宁波市保黎医院(宁波市第四医院)程庆山,洪国章
【摘要】 目的:提高脑梗死早期CT诊断率,为早期溶栓治疗创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
确的89例脑梗死患者早期CT表现。结果:有阳性表现18例,占20.2%,表现为脑实质密度轻度减低,
CT值下降1~10HU,平均为3.5HU,边缘不清晰,有轻微或无占位效应。结论:脑梗死早期检查很重
要,检出率有待提高。
【关键词】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早期
因各种原因引起血管阻塞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软化称为脑梗死。临床上常出现三偏综合征等表现。
密度及空间分辨率,以及对早期脑梗死认识的提高,早期脑梗死在3小时内CT即可有显示,24小时阳性率达
79%。本组回顾性分析89例脑梗死早期CT表现,旨在提高对脑梗死早期CT表现的认识,增加检出率,在循证
医学时代,为脑梗死病员能够早期溶栓刨造有利条件。
材料与方法
40例,占45%,年龄30~89岁,平均62.5岁。
采用GE
ProSpeed
t40mA,is,均为平扫。
结 果
李松年认为,脑梗死早期CT表现主要为:(1)梗死区灰质密度减低,灰、自质交界消失;(2)轻微占位效应;
(3)脑动脉密度增高征。
均为3.5HU,大面积脑梗死可见占位效应,而腔隙性脑梗死无明显占位效应。
讨论
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而造成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或软化。在急性脑血管病(卒中)中占半数以上。病理上
分为三个时期:即坏死期、吞噬期和机化期,三朔相互重叠。脑组织缺血4~6h,虽然其功能有明显损害,但其组
织学改变尚不明显,6h后病变才开始表现出来,呈进行性加重。一般在12-一24h后肉眼才能比较清楚地看出,开
始只能看到坏死部位脑组织有肿胀,变软,从切面上看灰白质分界不清。
蒋宝强报道超早期脑梗死可以出现以下几种CT征象。(1)早期低密度:是脑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可发生在
血流阻断后细胞毒性脑水肿期,临床伴有病变同侧Horner征,双眼凝视麻痹和早期意识状态的改变。(z)皮质、
!夔壁堂塞堕!箜丛昼全垦墼塾堂堂莶盒堡迨塞堑堡
白质分界不清:由于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对缺血最敏感,缺血早期出现低密度改变。使皮层与白质界面呈现模糊均
一的低密度影。(3)豆状核和脑岛带征:CT早期表现为豆状核境界、整个岛叶结构界面不清。(4)脑沟回、脑室
和脑池的改变:出现相对较晚,出现率比上述CT改变低,主要与脑组织水肿所产生的占位效应有关。
死)或无(腔隙性脑梗死)占位效应。尽管脑梗死早期在CT上仅很少有阳性表现,但是随着机器的不断进步,CT
诊断医师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努力寻找病灶的蛛丝马迹,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探讨易漏诊的原因:第一,病员提供病史时间不准确,开始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未引起重视,发
病时间从其感觉较严重时开始计算,而CT诊断医师只简单认为时间短,无法检出。其次,病员原有其它能引起
症状的疾病,出现症状时认为是其它已经定诊的疾病引起的。第三,CT诊断医师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是阅片时
未十分认真造成遗漏。第四,诊断医师看见了略低密度影,因为表现不典型,又想当然地认为时间短,不会出现
CT表现,未引起重视。第五,病变在脑沟旁,内、外囊上,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因为病灶小,密度差又不大,造成
漏诊。第六,仅考虑椎体束的交叉,到肢体症状的对侧去寻找病灶,而忽略了还有小部分未交叉的神经,而对同侧
病灶,特别是不明显的病灶,造成”视而不见”,影响诊断,最后复核者也没有认真检查,致使报告发出。
笔者建议,在临床做脑CT,尤其是怀疑脑梗死时,要认真读片,不仅观察肢体的对侧,也要仔细察看同侧;尽
量在CT机上使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尤其是用45~80HU的窄窗观察,有利发现病灶;使用适合大小的光标测量
可疑的区域,找出诊断的直接证据,发现肉眼未明确的病灶;现在CT机不断改进,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也不
断提高,配套激光相机也连续更新,脑梗死早期检查就会有更多信息表现在CT上,而CT对脑梗死早期诊断也
更为重要,尤其是没有磁共振的基层医院,能在脑梗死溶栓时间窗3--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