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散文在北宋时期的接受分歧新探(之一).pdfVIP

柳宗元散文在北宋时期的接受分歧新探(之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散文在北宋时期的接受分歧新探(之一)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汤江浩 目前韩柳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关于“韩柳优劣论”(尊韩贬柳或尊柳抑韩) 的深层原因的探讨,特别是关于柳宗元的散文在北宋时期的接受和影响的认识尚属模 糊。本文试图以柳宗元散文在北宋时期的接受问题为中心,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新的 探讨与尝试。 一、柳集在唐至北宋初的流传、接受情况 在晚唐五代,印刷刊书业已渐趋兴旺,不过唐人名家诗文集的刊刻似尚少见(周勋 初先生认为“这项技术用于印制文集,要到宋代以后方才普遍”①),加上社会动荡,战 乱频仍,当时公、私藏书亦皆有限。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卷有云:“《旧唐书》 韩柳《传》各云有集四十巷,(中略),可是《经籍志》都不载。这是最当注意的,《经籍 志》就书著录,不载就是没有书,(中略),即有似亦很少流传。”(参所言甚是。当时韩、柳 集的传播命运颇为堪虞,且柳集更是少见。 柳宗元文集最先由其好友刘禹锡遵其遗嘱编定而成。柳集在唐至北宋的流传情 况,从整体上讲比较沉寂。现尚传存于世的柳集古本,只有南宋以后的本子。关于南 宋以前的柳集版本情况,则主要依赖几篇相关序文得以稍知大略。 宋初穆修于《唐柳先生集后序》有云:“予少嗜观二家(按:指韩、柳)之文,常病柳 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余篇。”③我们推测穆修所见百余篇,正是五代、宋初流 传的一种柳文选本。这个时期一般读者所能见到的柳文可能多是这类选本。 对比韩集流传情况:宋初柳开从天水老儒受韩文仅数十篇,欧阳修于汉东李氏得 韩文六卷(大概柳开所受为选本,欧公或为残本)。由韩集推柳集,由宋初推五代,其 情形亦当略似。因此,我们推测在晚唐五代之际,公私藏书之家尚少有全本柳集,普通 读书人更是罕能窥其全豹,柳文在当时的传播主要以少量选本、抄本的形式流传。 二、《文苑英华》在柳文传播史上的地位 柳集的这种流传状况一直持续到北宋前期。据周必大《文苑英华序》云:“是时印 ①‘周勋初文集》第:三卷.‘宋人发扬前代文化的功绩),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01页。 ②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③‘河南穆公集,‘四部丛刊)本。 ·537· 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本绝少,虽韩、柳、元、白之文尚未甚传,其他如陈子昂、张说、九龄、李翱等诸名士文集, 世尤罕见。修书官于宗元、居易、权德舆、李商隐、顾云、罗隐辈或全卷收入。”①这正是 宋初的状况。《文苑英华》虽未收录柳宗元诗歌却收录了他的散文作品近两百篇,已 接近穆修最初所见的一倍,说明《文苑英华》的修书官当时已见较完整的柳集,大量收 入柳文正是因其少见于世而有保存、传播之意。但《文苑英华》毕竟是皇家大型图书, 普通人难以染指,故它对宋初柳文在民间的传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改观,它的影响应 该说主要局限于王朝的上层。 《文苑英华》的修纂始于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至雍熙三年(公元986 年)上奏,但当时并未刊刻。据王应麟《玉海》卷五四称,因是书编次“未尽允惬”,至真 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令文臣再加芟补调整;至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 命太常博士石待问等复校②。周必大《文苑英华序》称是书在南宋孝宗时仅秘阁有藏 本,又称:“(太宗)诏修三大书,日《太平御览》,日《册府元龟》,日《文苑英华》,各一千 卷。今二书闽蜀已刊,惟《文苑英华》士大夫家绝无而仅有。”由此可知在此以前是书 并无刻本,故民间无传。它在北宋民间的影响也可想而知。 三、《唐文粹》于柳文的传播之功 在《文苑英华》以后,出现了一部诞自普通文士之手的唐人诗文总集,即姚铉编纂 的《唐文粹》。周必大于《文苑英华序》称:“当真宗朝姚铉铨择十一,号《唐文粹》,由 简故精,所以盛行。近岁唐文纂印浸多,不假《英华》而传。况卷帙浩繁,人力难及,其 不行于世则宜。”周氏称一者盛行,一者不行,则是;称《唐文粹》乃由《文苑英华》铨择 十一而成,则不妥。从《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八经籍七十五于姚氏《文粹》条下采晁 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并王得臣《麈史》有关载录,可知姚氏私 家藏书颇富,因采唐人诗文分门类编,初为五十卷,后增广为一百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