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园林工程》孟兆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 2.参考书 《园林工程学》赵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上、下)》吴为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风景建筑小品设计图集》(日)丰田幸夫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尼古拉斯·T·丹尼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交往与空间》扬·盖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市给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约翰.O.西蒙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环境景观与水土保持工程手册》甘立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赵晓光.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 期刊:《中国园林》、《建筑学报》等 相关规范、图集、定额等 园林工程学 绪 论 课程性质及重要性:理想成现实,平面立体化 园林工程的产生 1.理解园林 2.园林工程的研究范畴(研究内容) 3.园林工程的产生 1952年 4.园林工程是“古老而年轻”的课程 5.园林工程与市政工程的区别、联系 学期园林工程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土方工程 园林给水、排水工程 水景工程 园路工程 假山工程 我国在园林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 四、园林发展的趋势 土方工程与竖向设计 造园的五大要素:地形(山、水)、植物(生物个人意见)、建筑和构筑物、道路和广场、小品(亭、廊、花架、水榭、指示牌、座椅、垃圾桶等等) 竖向设计 1、竖向设计的含义 2、竖向设计的功能(能解决的问题) 2.1造景功能 2.2组织空间功能 2.3组织地面水有效排除 2.4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2.5计算土方工程量,进行土方平衡调配 3、竖向设计的原则 3.1因地制宜 3.2要与各种功能用地需要想结合 4、竖向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4.1竖向设计的方法 等高线法 断面法 模型法 4.2等高线法 4.2.1等高线的概念 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象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4.2.2等高线的性质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和陡。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和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穿过河谷、道路等。 4.2.3坡度公式 I = h / l i----坡度(%) h----高度(米) l----水平间距(米) 4.3竖向设计中地性线的表示方法 4.3.1山脊线 4.3.2山谷线 4.3.3最大倾斜线 4.3.4示坡线 4.3.5整形坡地 5.竖向设计的内容 5.1山的竖向设计 5.1.1山的分类 5.1.1.1主景山 太阳岛太阳山 5.1.1.2背景山 雨花台鲁迅墓 5.1.1.3配景山 5.1.1.4障景山 北京双秀公园 5.1.2山的朝向 颐和园万寿山——以建筑为主 牡丹亭——以景观为主 5.1.3山的高度 5.1.3.1空间限制(用地范围的大小) 5.1.3.2土壤安息角限制(堆山选用土壤的稳定性,例如:粘土、壤土、砾石等) 5.1.4山的组成 山顶、山腰(重点位置)、山脚(山麓) 峰、岭、岩、峦、涧、悬崖峭壁等 5.1.4山体的竖向设计法则 胸有丘壑,方许做山 未山先麓,地梦嶙增 主次分明,组合有致 延伸变化,莫生两翼 左急右缓,收放自如 前喧后寂,幽旷两宜 面面观,步步移p217 三远法(宋代郭熙《林泉高致》): 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低山望高山,前山望后山(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 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从近山望远山,地形起伏(空间深邃、悠远) 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视线不受阻,平视见远(保证有足够的观赏距离、空间较开敞) 5.1.5 等高线标注的基本要求 山体竖向设计的表达方法——等高线法 单位:米(一般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①高程数字标注在等高线平直处 ②在最高点、最低点标注点高程 ③等高线上高程数字要求最多两个方向写(图纸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计曲线:等高线上高程数字小数点前是0或5的,该条线加粗。例如:130.00,135.00,140.00 5.2水体的竖向设计 5.2.1 平面设计中水体设计的目的[造景、生态系统要求(养殖、种植)、游览] 因为以上不同目的对水体平面大小、深度要求有所区别 5.2.2水体竖向设计的前提条件 5.2.2.1地质情况调查 ①是否有透水层(砂性土、壤土、粘土透水率逐渐渐小),是否做防渗层,经济造价、生态系统的影响 ②地下水位情况(深、浅)

文档评论(0)

3083275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