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电极引线的腐蚀机理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47 卷  第 6 期 复 旦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Vol. 47 No . 6 2008 年 12 月 Jou nal of Fudan Unive sity (Nat u al Science) Dec . 2008 2 2 2   文章编号 : 04 27 7104 (2 00 8) 06 0769 04 OL ED 电 极 引 线 的 腐 蚀 机 理 分 析 1 1 1 2 2 彭雅芳 ,俞宏坤 ,蒋益明 ,余  峰 ,张积梅 ( 1. 复旦大学 材料科 学系 ,上海 2 00433 ; 2. 上海广 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 81) ( ) 摘  要 : 有机 电致 发光器件 OL ED 电极引线发生腐蚀是 OL ED 失效的重要原因. 用 X RD ,XPS ,SEM 和 EDX 等 方法对镀 C 的 I TO 电极引线样品的腐蚀产物成分 、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 ,XRD 和 XPS 结果表明镀层 C 反应 ( ) 生成 C O H 3和 C O3 , SEM 和 EDX 结果表明 C 先腐蚀 , ITO 随后发生腐蚀 . 然后通过对 引线样 品在不同溶液 中的极化曲线分析 ,得知 C 腐蚀产物的价态与其所处的电位有关 , 且氯离子对 I TO 腐蚀 具有促进作 用. 最后根 据实验结果对 电极引线腐蚀的全过程提出一简化模型进行解释 . 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器件 ; 铬镀层 ; 氧化铟锡玻璃 ; 电极引线腐蚀 中图分类号 : TN 304 . 07 ; TN 305 . 3     文献标识码 : A 2 [ 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 ganic li ght emit ti ng device , OL ED) 自1987 年面世以来 ,就 因其具有低驱动电 压 、低功耗、主动发光 、宽视角等众多优点[2 ] ,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与此 同时 OL ED 的可靠性也一直是研究 的热点. 近年来 ,随着材料 、干燥剂及封装技术 的进步[3 ] ,OL ED 的实用寿命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 . 在 OL ED 逐步走 向实用化商品化的同时 ,一些新 的可靠性问题应运而生 ,电极引线腐蚀造成 的器件失效 就是其 中之一. 电极引线是连接 电压驱动与发光器件的电极 的部位 ,其腐蚀直接破坏驱动与器件之间的电 连接从而导致器件失效. 因此找 出电极引线腐蚀发生的机理并提 出控制方案以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对提 高 OL ED 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 ) ( ) 器件 中的引线是镀有 300 nm 厚铬层 C 的 150 n m 厚的氧 化铟 锡玻 璃 I TO ,经光刻得到宽为 22 [4 ] μ μ m 的平行条纹作为引线 ,引线间距为 30 m . ITO 因具有对可见光和近红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