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特点浅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特点浅探.pdf

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特点浅探 口梁宗扬 文言文阅读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了解把握文 利的优秀品质的,如2002年全国卷中的李广;有讴歌 言文阅读所选文段的特点,对高三学生复习文言文 淡泊名利、为官清廉的高尚情操的,5n2004年全国卷 一定会大有裨益。纵观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 中的吴隐之;有讴歌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的 文言文阅读文段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为官之道的,女n2001年春季高考卷中的徐九思;有歌 一、选文一般属于典范的人物传记类文章。2006 颂品行正派、不徇私情的高尚人格的,如1997年全国 年高考17份语文试卷中的绝大部分文言文阅读文段 卷中的狄仁杰和2006年全国卷中的何远;有歌颂重 是人物传记。如全国卷(一)、(二)中的文言文选段分别 情重义、关爱他人义举的,如20016年广东卷中的杜 出自《南史-何远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天津 环;有歌颂义无反顾、忠心报国的高尚气节的,如 卷、重庆卷中的文言文选段分别出自《后汉书·邓寇 1998年全国卷中的李若水。还有歌颂尊老爱幼、仗义 列传》、《元史·列传第六十二》,等等。了解了这一特 执言、乐于助人等美德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点,我们在组织高三学生复习时就会更有针对性。 三、选文的篇幅与原文相比大多有所删减。如: 二、选文的思想内容都较为积极,有利于弘扬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有赞美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的治学 点),且只有一段,而《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有关季 态度的,女112006年山东卷中的辕固生;有赞美顾全大布的记述有6个自然段,约有1200字(含标点),原文约 局、不计个人恩怨的宽广胸襟的,如1996年全国卷中 有一半的文字被压缩掉。由于文段内容跳跃较大,高 的郭永;有赞美知恩图报、谦逊待人美德的,女112000三同学在乎时复习和高考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 年春季高考卷中的韦仁约;有讴歌严于律己、重义轻 读,理顺上下文。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 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 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 的决心。 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 3.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问小谢又清发”,以典代 5.化用诗句。古诗词常化用诗句,丰富内涵,引人 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 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 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这首诗 义,发掘它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扬州慢》(姜夔)中 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 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 扬州路”的诗句,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 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 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像《长亭送别》(王实 骨。“小谢”,指谢胱;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这 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 里有自比之意。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 化用了自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 风骨,清新刚健;下旬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胱那样清 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新隽永。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 4.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 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 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多读、多看、多思、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