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意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意见   汉字文化课程是以汉字为载体,揭示汉字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现象的一门课程。勿需回避,汉字文化课程在初中至今尚未列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开设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多年来,笔者在所执教的班级开设过三轮汉字文化课程,一秉初衷,乐此不疲,终有讲稿《初中汉字文化基础课程》之结撰。这里,就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意在引起回应和批评。   一、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实施要义   毋庸置疑,初中汉字文化课程的开设,无论对母语文化复兴的积极建设、初中语文课程的多元建构、教师文化修养的自觉砥砺以及学生文化积淀的终极关怀,都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取向。意义诸多,倘从学生方面而言,笔者以为撮其要者有三。   1.为触发学生淡漠的汉字文化情结之需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汉字教学普遍使用注音识字法。孩子从懵懂的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ɑ、o、e一类的启蒙教育。其实ɑ、o、e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语音符号,和汉字根本搭不上边。而学好这些拼音字母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给将要学到的汉字生硬地配上一个读音,至于这个汉字的形与义的关系,则往往被忽视。用这种方法教学汉字,常常要求学生数十百遍地死记硬写,以致在他们的眼中,汉字只是用笔画拼凑而成的躯壳而已,枯燥无味。且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又多限于语文课,可是语文课直面的东西太多,句读音韵、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内容结构、人物情节、主旨情感、行文技法,纷繁芜杂,林林总总,而汉字教学不过其一。而这“不过其一”的汉字教学,其中所传授的汉字文化又有几许?所以学生对汉字虽十分熟悉,他们每天说的是汉字,读的是汉字,写的是汉字,至于汉字中孕育着的悠久汉字文化却知之甚少,对汉字的理解和应用也仅停留在一个相当肤浅的语言层面上。既如此,那么汉字之美感、汉字之理趣、汉字之奇妙、汉字之神圣,从何谈起?到了初中,不少学生对汉字已经产生了厌恶和疏远的心理。汉字“素被尊崇”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每况愈下,而由汉字传承下来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离他们越来越远了。一群对自己的文字缺乏崇敬之情的学生,很难说他们的汉字文化情结会有多深。遗憾的是,他们对汉字文化表现出的态度是生疏的,情感是淡漠的。这不是悲观的臆测,而是冷静的推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线,是最深层的文化基石。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五千余年而不衰,靠的就是方块汉字的文化凝聚力。可见,复兴汉字文化,不论是对汉字文化的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因此,从初中开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汉字文化的濡染和熏陶,以触发学生淡漠的汉字文化情结,当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为丰厚学生浅薄的汉字文化素养之需   几年前,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汉字文化知识比赛,夺魁的竟是外国留学生队,作为炎黄子孙,其在国内学汉字、汉语,竟比不上外国留学生,岂不尴尬?母字、母语学习教育如此下滑,连英国广播公司亦惊呼“文字差错,在中国大陆比比皆是”。何必惊诧,大学生汉字文化素养低下,这是有目共睹的。大学生的汉字文化素养尚且处于如此糟糕的境地,更遑论中小学生了。虽然问题反映在大学生身上,但根子还是在中小学。从一年级学习汉字开始,孩子们整天跟它打交道,而老师教的只是每个字的音、形、义,所以,学生无法感受到这些熟悉的汉字所蒙蔽的那层神秘的文化面纱。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认识的汉字也就三千多个,然而就这三千多个汉字也并没有真正掌握,读错、用错自然是见惯不惊的事。教学中常发现不少初中生连“己”与“已”、“燥”与“噪”这样的字都不能区别,更不用说体会汉字的内在美了,还谈什么汉字文化?某市中考,要求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说明“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与“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哪是上联,哪是下联,孰左,孰右?结果竟有95%的考生得了零分。按理说,不应是这个结果,语文课本曾涉猎过对联的相关知识。或许老师没有“传道授业解惑”?或许学生“惑而不从师”?单是这类现象,已可见初中生汉字文化的匮乏甚至断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汉字文化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逐渐弱化、淡化以至于趋向缺失,当前初中生汉字文化素养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正视现状,树立忧患意识,在汉字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汉字文化的传承,强化学生汉字文化的教育,构建学生对汉字文化全面了解的框架,丰富他们的汉字文化底蕴,使其浅薄的汉字文化素养逐渐丰厚起来,这是刻不容缓的要务。近年,从汉字来解读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也成为普及国学的一项有效途径。因此,在许多高等院校,汉字文化已经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普遍开设。高校汉字文化课程的开设,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可否在初中开设汉字文化课程呢?答案是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