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生活:蕴涵、异化与回归.docVIP

教师职业生活:蕴涵、异化与回归.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生活:蕴涵、异化与回归   摘要:教师职业生活是教师以其专业特长为基础,以专业行动为手段,浸润于日常生活又超越日常生活,既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又谋求人生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既以培育学生为己任又以实现自我为追求的文化生活场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教师职业生活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职业生活出现了异化的现象,主要体现为日常化与非日常化。回归诗化的职业生活,教师的职业生活才能成为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教师职业生活;蕴涵;异化;回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3-0070-06   收稿日期:2013-01-16   基金项目: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教师职业生活的批判与重建”(10YJA880007)。   作者简介:谌安荣(1967-),男,湖南临湘人,教育学博士,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论及教师教育研究。   一、蕴涵:教师职业生活的文化哲学释义   每个教师都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现实的生活世界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它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等经验主义因素为基本活动图式,以生存本能、血缘关系、天然情感等自然主义关系为立根基础,以家庭、道德、宗教为自发的调控者和组织者,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本质的存在方式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1](P100)。它包括三个基本层面或三种基本的活动类型:一是以个体的肉体生命延续为宗旨的日常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二是以日常语言为媒介、以血缘关系和天然情感为基础的日常交往活动;三是伴随着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其他各种日常活动的非创造性的、重复性的日常观念活动[1](P102)。非日常生活则是旨在维持社会再生产或类的再生产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操作、经营管理、公共事务等有组织的或大规模的社会活动领域和科学、艺术和哲学等自觉的人类精神生产领域[2]。任何教师个体在其进入职业生活之前,都生活在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归属感、熟悉感、安全感、信任感和温馨感等“在家”的感觉,给教师个体提供了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情感世界、自在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也就是说,日常生活是教师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教师生活内涵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当教师进入职业生活之后,其生活的内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常生活由原来的主要地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职业生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生活?教师职业生活是属于日常生活还是非日常生活?或者,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地位与意义何在?   对教师职业生活的界定,我们无法找到现存的依据。以往对教师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师职业的特征、教师专业化、教师发展等领域,而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生活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起始探索阶段。因而,我们尝试着对教师职业生活作出如下界定:教师职业生活是教师以其专业特长为基础,以专业行动为手段,浸润于日常生活又超越日常生活,既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又谋求人生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既以培育学生为己任又以实现自我为追求的文化生活场域。对这一界定,需作出如下说明:   第一,教师之所以能成为教师,是因为他有其专业特长。这种专业特长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拥有学科专业知识。拥有学科专业知识是社会个体进入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我国传统社会,甚至成为了充要条件,即所谓“学高为师”。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师准入制度的完善,教师的入职条件在逐步提高,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已经由充要条件变为必要条件。专业特长也就成为教师展开其职业生活、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   第二,教师职业生活的开展要以专业行动为手段。阿伦特将人生在世的活动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劳动、工作和行动。这三种基本的活动分别对应于人生的三种基本境况:劳动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而必须付出的努力;工作是制造、制作东西,工作包含了技能、技艺在内;行动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我展现,行动总是以他人的在场为前提。行动与行为不同,人们据以判断行为的标准是动机与效果,而对行动的评价标准则是卓越、伟大、非凡。“行动的本质就是突破平凡达到非凡”[3]。在人的生活形式之中,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劳动乃是最低层次的形式,其次是工作;唯有行动才是可以与沉思媲美的人的生存之最高样式,因为唯有在行动中,人才以追求卓越作为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职业生活的目的,教师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