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河南诗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河南诗研究   摘 要:杜甫作于河南境内的诗歌共21首,题材内容丰富而庞杂,有纪游与纪行、思弟与会友、记录时局与民瘼,虽不如此后诗歌题材之广阔,却也初具规模。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包括合理剪裁和细节描写,叙事视角多样,写实纪实的倾向,单独成篇、意脉相连的组诗形式和字句的锤炼。   关键词:杜甫 河南诗 题材内容 艺术特色   与杜甫的长安诗、陇右诗、成都诗和夔州诗研究相比,杜甫的河南诗研究则相对薄弱。虽然学界对名篇“三吏”“三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缺乏对杜甫河南诗的全面考察和整体把握。本文拟从杜甫河南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杜甫河南诗”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言“杜甫河南诗”是指杜甫作于河南境内的诗歌,不包括杜甫晚年所作的涉及河南行迹的忆旧诗及在他乡所作的怀念故乡诗。笔者据《杜甫诗全译》(韩成武、张志民著),找出杜甫作于河南的诗歌共计21首。这21首诗歌包括:《游龙门奉先寺》《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假山》《龙门》《赠李白》《重题郑氏东亭》《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观兵》《忆弟二首》《得舍弟消息》《不归》《赠卫八处士》《洗兵马》“三吏”“三别”。虽然数量不多,但题材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冯至《杜甫传》认为,在杜甫的一生中,759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最高的成就。“三吏”“三别”正是杜甫21首河南诗的一部分。   二、杜甫河南诗的题材内容   (一)纪游与纪行   杜甫河南诗中有五首记录了其在河南境内的游踪。足迹所至,有龙门佛寺、老君庙宇、宋氏别墅、郑氏东亭等。这些作品表达了青年时代的杜甫对佛道两家思想的认识,反映了盛唐时期知识分子思想的活跃,对儒释道思想的兼容。《游龙门奉先寺》是杜甫735年在洛阳时所作。诗题是游寺,实际上则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围绕“宿”字写景抒怀。“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王嗣奭曰:“读此诗景趣泠然,不用禅语而得禅理,故妙。”[1]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是杜甫749年在洛阳时所作。诗中铺陈了庙宇之庄严,壁画之精工,风景之壮丽。“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乡”流露出诗人的内心斗争,试图在入世的儒家信仰和神秘道教之间保持平衡,“作为一名勤勉且敏锐的学者,杜甫不可能不知道,正如《道德经》所说,清空了一切实在与虚无的‘谷神’对于整个大唐帝国的尊严和财富而言并无用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带有迷人的暧昧意味。‘拙’字更像是诗人的夫子自道。”[2]   (二)思弟与会友   安史之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亲人间难通消息,生死难卜。杜甫在流离中得到弟弟的消息,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觉。作于安史之乱中的《忆弟二首》《得舍弟消息》《不归》便抒写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得舍弟消息》写诗人得到弟弟消息之后的凄凉之感。“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的原因正是韦庄所言“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让我们看到这种劫后余生的喜悦是非常沉痛的喜悦——战乱使普通百姓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如浦起龙所言“虽得消息,而仍不见,依旧作苦语。……通首俱若不劝其归者,其悲更甚”。[3]《不归》悼念在战乱中死于河北的堂弟,诗云:“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前句写堂弟死后之凄凉,后句写坟上春光之明媚,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这些作品表现出青年时期的杜甫对手足亲情的珍视,体现了杜甫对儒家伦理的接受,先秦儒学对五大人伦的规定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杜甫作为兄长表现出了良好的风范。   杜甫写友情之作,情真意切,生动自然。《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作于758年冬,诗人由华州赴洛阳,途经阌乡。诗写姜少府的盛情款待,且赞其尊老的品德。“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以戏笔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惜别之意,庄谐并出,幽默风趣。王嗣奭评曰:“‘贪路’语新,东归贪路,本宜急行,而殊觉其难,故上马而无力,因不忍别而然,此有戏意。”[4]《赠卫八处士》写战乱中得见20年前的老友,乍惊乍喜,如梦如幻,“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有九死一生之感。“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故旧一半已经离世,昔日旧友今已儿女成行。老友倾其所有盛情款待,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念旧情深,十觞不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今日相聚,明日又要远隔天涯,写出战乱年代人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聚难”的人生感受。《赠李白》是杜甫赠李白的最早的一首诗。“题本赠人,而诗全写自己胸臆者”[5],写杜甫在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