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确定性与可能性:中国学生口笔语中两类副词人际元话语使用研究.pdf

确定性与可能性:中国学生口笔语中两类副词人际元话语使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确定性与可能性:中国学生口笔语中两类副词人际元话语使用研究.pdf

第 5期 No.5 · 32 ·2012年 5月 当代外语研究 May2012 确定性与可能性 :中国学生 口笔语中 两类副词人际元话语使用研究 张庆 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OOO83) 摘要:本研究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 口笔语语料库(sWECcL)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 (包括 LOCNESS, TIME和COCA),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表示可能性和表示确定性副词性人际元话语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和对比 分析。研究发现:(1)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两类元话语的使用都体现出口语化倾 向。可能 性副词人际元话语使用面窄,个别 口语词超用,而确定性副词人际元话语存在书面语中超用,口语中则少用 的现象。(2)在两类副词人际元话语使用的相对比率上,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中表现 了更多的确定性立场倾向,而在 口语中表现了更多的可能性立场倾向。文章接着进一步分析 了这些现象的 成因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人际元话语,可能性,确定性,中国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21一(2012)O5—0032—06 1.引言 2.元话语研究概述 语篇都由基本话语和元话语两个层面构成。基 自Harris于 1959年首次提出元话语的概念 以 本话语涉及命题 内容,而元话语 (metadiscourse)引 来,已有多位学者 (VandeKopple1985,1988,2002; 导读者去组织、解读和评价基本话语所提供的命题 Hyland1998a,2005;Crismoreeta1.1993;Ifantidou 信息(CrismoreFamsworth1989:92)。写作是作 2005)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VanKopple(1985,1988) 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元话语表明作者态度,增 最早将元话语分为篇章元话语 (textualmetadiscourse) 强写作的连贯性,促进读者理解 ,帮助交际者顺利完 和人际元话语 (interpersonalmetadiscourse)。前者指 成交际任务 。表示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元话语是最经 的是连接篇章各部分的词语,起组词成篇的作用;后 常使用的人际元话语,体现作者对命题意义的立场 者则是指一些使读者了解作者个人观点和对命题 内 和对读者的态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语篇的 容评价的词和短语 。后来 Crismore等(1993)、Hyland 评价,但这两类元话语也是外语学习者难于掌握的 (1998a)以及VandeKopple(2002)等研究都在保留这 内容 (Hyland2005:133)。 两大类名称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小类区分做了大幅修 Hyland(2005)等研究者在对元话语进行系统研 改。再后来,Hyland(2005)提出,篇章元话语和人际 究时特别关注了上述两类元话语的使用,发现语篇中 元话语都有交际意义,因此又将元话语分为交互元话 二者的某种平衡使用能够表明作者对所表达观点的 语 (interactivemetadiscourse)和交际元话语 (inter— 肯定程度和对读者的尊重程度 。然而,文献中鲜有专 actionalmetadiscourse)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